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6/7)页
    关注焦点
    个体与他人的边界
    个体内部的心理冲突
    关键机制
    课题分离
    潜意识整合
    成长方式
    通过行动、选择、自我承担来成长
    通过自我探索、挖掘无意识来和解
    理想状态
    拥有边界感、独立、自信、融入社会
    接纳自我、化解冲突、内心平衡
    问题来源
    干涉他人\/被他人干涉
    本我与超我冲突带来的焦虑与压抑
    简言之:
    \t阿德勒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你是你,我是我;我不能控制你,你也不能定义我;
    \t弗洛伊德更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我内心的欲望、恐惧、冲突,要被看到、理解、融合。
    四、应用场景举例:面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
    情境:一个年轻人想从事艺术,但家人强烈反对,要求他考公务员。
    阿德勒会说:
    \t“这是你的课题。你的人生由你负责,不应让父母替你做选择;
    \t父母担心,是他们的课题,不必取悦所有人;
    \t你需要学会为自己负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
    弗洛伊德会说:
    \t“你内心的冲突需要被分析。你的本我想追求自由,但超我(父母的道德与社会期待)压制了你;
    \t你要看清这些冲突从何而来,是否与你童年的认同模式有关;
    \t接受你对父母的愤怒,也接纳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尝试在责任与热爱之间找到平衡。”
    从这例子可以看出:
    \t阿德勒强调行为选择;
    \t弗洛伊德强调内心探索。
    五、总结:从“我是谁”到“我该怎么办”
    弗洛伊德追问的是:“你是谁?你潜意识里隐藏了什么?你愿意看清吗?”
    阿德勒追问的是:“你打算怎么做?你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吗?”
    阿德勒更强调实践、现实与责任,是更积极的成长导向;
    弗洛伊德更强调反思、自省与整合,是更深层的心理剖析。
  
第(6/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求生:我的兵种叠加所有升级路线诸天皇帝聊天群荒沙主宰克系执法官你惹她干嘛?小师妹她修缺德道武道人仙凡人:从魔道开始的天灵根除夕坐庄震八方,初一连夜离故乡成了女主对照组,拒当炮灰的我翻身了我在网游里捞了个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