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7)页
    阿德勒举过一些极端例子:
    \t父母控制孩子未来的职业,是越界;
    \t恋人要求对方必须“为自己改变”,也是越界;
    \t孩子一味讨好父母牺牲自己喜好,也是一种不分课题的自我消耗。
    课题分离不是冷漠、不是拒绝关心,而是一种尊重、清醒和成熟的心理边界。
    它真正的目的是——让你专注在自己能掌控的部分,把成长放在自己手里。
    二、弗洛伊德:接受本我,调和内心冲突
    1 弗洛伊德强调“自我调节”
    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核心,在于“自我如何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取得平衡”。
    \t本我(id)是欲望的代表,比如攻击、性、占有;
    \t超我(superego)是道德和社会规范;
    \t自我(ego)夹在中间,要调和两者。
    一个人之所以焦虑、抑郁、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心的冲突无法解决,比如:
    \t我想自由(本我)vs 我应该顺从(超我);
    \t我爱上不该爱的人(本我)vs 家庭、伦理的约束(超我);
    \t我想辞职去旅行(本我)vs 责任与现实(超我)。
    弗洛伊德说:要疗愈这些问题,人必须深入潜意识,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欲望,从而达到自我调节与自我和解。
    这就是你所说的——弗洛伊德认为人要适应,习惯自己,和自己和解。
    他强调一种内在冲突的调和机制,心理成长的过程就是“承认自我中被压抑的一面”。
    2 他不主张“分离”,而是“整合”
    与阿德勒主张“分清你我边界”不同,弗洛伊德更强调的是“整合自我”:把那些被压抑、被否认的部分(尤其是潜意识)慢慢挖掘出来、接受它、理解它,而不是回避它。
    例如:
    \t梦的解析,就是用来探索潜意识的一个工具;
    \t移情、自由联想等精神分析技术,都是试图让人看清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欲望。
    三、两个系统的根本分歧:边界清晰 vs 冲突调和
    对比维度
    阿德勒
    弗洛伊德
第(5/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四合院:战神归来,全院乖宝宝跟京圈大佬离婚后,我另嫁豪门小哑巴读心后,京圈大佬露出狼耳甩渣男,追大佬,我的人生我做主穿越成纨绔开局把青楼女子带回家纵她!禁欲小叔失控诱吻娇娇真嘟假嘟?剑帝重生成废材?傲世狂龙混花都陈南朱可人旅游爆火,老外竟成华夏最强嘴替重生58年育良种过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