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阿德勒站在未来,强调“人是有能力选择的”。
一个相信“本能决定一切”,一个相信“目标决定一切”;
一个挖掘潜意识,一个鼓励自我塑造;
一个沉思人类的黑暗,一个唤起人类的光明。
阿德勒是心理学中少有的“温暖主义者”,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
“不管你过去多么糟糕,你都有能力变得更好。你不是你的创伤,你是你选择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阿德勒的理论在今天越来越被关注,尤其是在鼓励个人成长、正向教育、人际关系修复方面有极大应用价值。
阿德勒认为人要学会课题分离,学会不干涉人家,也不要人家干涉,弗洛伊德认为人要适应,习惯和自己和解。
是的,你这句话非常精辟地点出了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在人际关系与心理调节上的核心分歧。
我们可以以“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更系统地对比阿德勒的“课题分离”与弗洛伊德的“自我调节”。两人理论在逻辑结构上大相径庭,反映了他们对“人如何与社会相处、如何获得心理平衡”的截然不同理解。
一、阿德勒:课题分离——清晰边界带来自由
1 什么是课题分离?
阿德勒在其个体心理学中提出了“课题分离(separation of tasks)”的核心原则。他认为很多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焦虑和痛苦,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干涉了别人的人生课题,或者让别人干涉了我们的课题。
如何判断是否是自己的课题?
只需问一句:“这个结果最终由谁承担?”
比如:
\t孩子的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因为成绩的后果由他自己承担;
\t别人是否喜欢我,是别人的课题,因为喜不喜欢我,是他们的自由;
\t我要不要努力生活,是我的课题,别人无权干涉。
2 为什么要课题分离?
因为人要真正自由而有尊严地活着,前提是拥有清晰的自我边界。
如果总想着改变别人,或者总想被别人认同,就会丧失自我、陷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