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7)页
,从而追求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举例来说,一个小时候体弱多病的孩子,可能会特别努力学习,成为医生——这就是通过某种“补偿”实现自我超越。这正是阿德勒自己的人生路径。他并没有被体弱打倒,反而因为内在的不甘心,激发出巨大的成长动力。
    这也是你在开头提到的:“人一旦有了优越感,就会自信、阳光,克服自卑”的来源。
    换句话说:
    对比内容
    弗洛伊德
    阿德勒
    人的动力
    被压抑的欲望
    克服自卑、追求优越
    主体性
    被无意识支配
    拥有选择与改变的能力
    关注焦点
    内心冲突、潜意识
    现实目标、社会合作
    性格是否可变
    难以改变(童年决定)
    可以改变(目标导向)
    四、社会兴趣与课题分离:通往心理健康之路
    阿德勒比弗洛伊德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提出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是一个人是否拥有“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即是否能关心他人,愿意与人合作,对社会有贡献。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焦点放在“我要证明我比别人强”“我要赢”“别人不理解我”,那么这个人就会陷入竞争性格和心理困扰。
    阿德勒认为,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压倒别人,而是可以“与别人一起变好”。他鼓励人们:
    \t多参与社会生活;
    \t多学习、多接触人;
    \t提升自己的社会兴趣。
    这与他的“课题分离”理念密切相关——你提到的“不要干涉别人,也尽量不要别人干涉你”,正是这个理念的核心。
    比如:
    \t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能替他学习;
    \t是否接受你,是别人的课题,你不必讨好所有人;
    \t自己选择何种生活,是你自己的课题,别人没资格干预。
    通过课题分离,人可以减少无谓的内耗,更清晰地活出自我。
    五、总结:从命定论到成长论的思想飞跃
    \t弗洛伊德
第(3/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系统绑错人,无敌的我被当废材?军属院来了个新媳妇,军长天天哄开局强娶天命女帝,打造不朽帝族诡界:我靠苟活终成大道被动重生之征服原始世界不当圣母之后,黑莲花连儿子都不要了十里红妆,夫君他太宠溺异途诡道觉醒词条,我要当顶级神探!港综,十三妹是我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