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刘备第一次打胜仗是打败刘章拿下益州,这一次刘备一改以前的仁爱,主动攻击刘璋,逼迫刘璋投降,从此走上帝王的道路。
    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来分析刘备在拿下徐州过程中的“性格转变”和“行为突破”,从一个仁义君子变成略显强势的“逐鹿中原者”,其实正好可以体现阿德勒心理学中几个非常核心的理论思想:
    一、生活风格的转变:从“忍让”到“进取”
    阿德勒认为:
    每一个人都会在童年早期形成一种“生活风格”(life style),也就是他面对生活挑战与社会关系时所采取的一贯应对方式。
    刘备早年生活风格非常明确:以仁义立身,以退让求生。例如:
    \t在陶谦三让徐州时,他迟迟不敢接受;
    \t在与吕布、曹操等强敌周旋时,多次退让、避战;
    \t多次被部下或盟友背叛,但仍以宽厚待人(如关羽投曹之后归来,刘备仍重用)。
    这是典型的补偿型生活风格:因出身寒微(织席贩履之后),心理上有某种“社会劣势感”,所以他希望通过“道德与仁义”获得社会认同,补偿内心的自卑感。
    然而,在拿下益州时,刘备“仁义”的生活风格发生了转折——他第一次不再退让,而是以武力与权谋结合的方式强势出击。只是内应张松倒霉被杀
    这并不是突变,而是阿德勒理论中提到的——生活风格适应现实环境的主动修正。即:
    在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个体会对原有生活风格进行重构,以应对更复杂的社会挑战。
    对刘备来说,他已经历多次流亡、背叛、失败。他意识到:
    \t单靠“仁义”不能保护追随自己的将士;
    \t没有地盘、资源,就无法建立自己的“意义感”;
    \t自己必须放下纯粹的“道德理想”,用“权力现实”重建道路。
    所以,他不再用“仁义”博取掌声,而是用“强势”表达自己的意志。这种行为,正是阿德勒所谓的自我决定与自我指导的成长行为。
    二、优越追求的方向转变:从“道德优越”到“权力优越”
    在阿德勒理论中,每个人都存在一种根源性的心理动力——追求优越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天域丹尊苏尘神魔加身,吾当镇压一切敌!可恶,这个辅警异常的强克系执法官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金牌秘书要离婚,隐婚总裁全球示爱!自始至终校草今天嘴硬了吗苏颜林琅穿越兽世:绑定生子系统后逆袭了苏颜林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