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1936年是欧洲再武装的起点,在此之前的大萧条改变了欧洲的强弱对比,德国苏维埃完成了恢复计划,并即将完成第2个5年计划,工业已经超越了曾经的自己,同时欧洲的革命局面大好,各国左翼政党积极活动。
    海军方面则体现为,在第1个5年计划中,最高苏维埃决议支持开工建造1艘实验性主力舰,并在进行了1系列考察和研究之后,于1933年正式开工了1艘a型战列舰。
    这无可厚非,在美国的默许下,中英的支持下,以及2十年代的政治氛围下,德国人加入了条约,他们当然有权利在条约规定下建造自己的主力舰。
    而这1场竞赛的根源也并非出自海军本身,由于内战的破坏,财政和造船工业较脆弱,但又需要海军的意大利人在1930年开工了两艘770型袖珍战舰作为海军重建的先锋。
    继而是法国人的敦刻尔克,德国人的a型,这几艘都是轻量化战列舰,但此时尚算是和平时光,直至大萧条对各国的影响愈发严重。
    海军军控在20年代初的成功生于多边主义、国际主义和相信国际问题可以通过谈判、接触来解决的信念,生于其相信各国内部持有相同理念的力量可以跨越国家的界限、成为1股国际力量的理想。
    而海军军控在30年代死于最后的缔约国也不相信谈判和外交接触可以解决分歧、相信自己必须准备扩军来应对“无可避免”的战争的转变。
    30年代,如俄国等国家内部的千疮百孔的畸形政治无法阻止极端分子夺取民意和话语权、绑架政府政策,而以英法等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也不是1个公平稳定的、能够有效沟通处理这种危机的可持续的外部环境。
    整个国际社会都在向着不信任多边外交的结果发展,这1点是危险的,但也是难以阻止的。
    对于条约,除了技术上的监管外,条约的束缚力更多的体现在各国内部的自我监督上,或者说体现在各国主动希望维护条约系统的意愿上。
    这是1个博弈关系,破坏条约的行为确实可以在军事上获益,但是也会给其他缔约国提供毁约的理由,而最终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大于最初背约时获得的收益。
    换言之,恰恰因为条约是1个各方主动签署,人为缔结的系统,所以才有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真千金重生:回府后她一身反骨杀疯了神豪,我有一个随身空间武圣!亿亿兆神豪的开挂人生帝少小妻又闯祸了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黑化魔女宠夫攻略我,杂役弟子,开局觉醒血狱体宦海佳人科普氧气有毒,全网骂我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