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完全可以在1930年拒绝签署华盛顿条约的延期条款,但是各国选择了去签署,更进1步讲,对于1930年的伦敦条约,法国和意大利没有彻底在立法机构通过该条约,等于两国并未签署之,但是法意双方基本上遵守了条约的限制。
两国在30-35年条约延长期这段时间里没有太多明显违背条约的举动,法方仍然在造舰上与英方有所交流,其主力舰以下到6百吨级鱼雷艇的建造都与同期世界范围内设计趋势相符。
为什么法国没有在30年开始放飞自我大规模造舰?
因为1旦法方造舰,意大利或者英国必然跟进,之后美国会做出反应,进1步引起中国的计划变更等等,这是1串连锁反应,1旦条约所代表的均势被打破,1旦条约建立的军控系统被明目张胆地撕毁,那么法国的工业基础和财政现实没有希望在造舰竞赛中匹敌中,英,美3国,甚至可能被意大利进1步追上。
条约系统下法国获得的利益也无法维持。同理也适用于意大利,适用于中英美3国。
条约的法理依据背后是1个复杂的条约系统,1个维护了所有缔约国最核心利益的系统,英美放弃了大多数远东/西太平洋基地,确保了其和平时期不形成对华的短期威胁。
这是3方平等解决关于太平洋地区1系列政治摩擦,建立合作的基础。更进1步,中英美3方的体量保证了法意接受基于条约的欧洲秩序。
这些事情并不是某个高于各国的世界仲裁强加的,是各国民选政府在与军方咨询后主动接受,主动构建的。
在条约下,可以允许中国将重巡洋舰放大到13000吨,但是决不能超标到20000吨。
意大利的利托里奥可以宣称29节,但是决不能宣称24节。
英国的郡级可以不装弹射器保留预留吨位,但是决不能不装几座炮塔控制重量。
各国在条约下都有小动作,但是这些是小摩擦是各国容忍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本质上威胁条约系统的行为。
战后没有人能够承受彻底失去规则的新1轮海上竞赛,这是条约系统最根本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