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意大利在两次战争中铩羽而归,甚至被迫与埃塞俄比亚签订和约,承认其独立和主权。
但意大利从来都没有放弃侵略埃塞尔比亚的想法,德国革命之后不久,英法就捏合了当时已然分裂的意大利,乔瓦尼·乔利蒂开始担任彼时的意大利首相,通过其优秀的能力,使得意大利在2十年代中后期迅速恢复,直到他在首相任上去世时,意大利的生活水平和工业能力均超过了1战前的水平。
但其继任者的水平并不行,屡次被伊塔诺·巴尔博击败,而紧随其后的经济危机成为了巴尔博最有力的武器,最终被推上了首相的位置。
雄心勃勃的巴尔博在继任后与自己曾经的老上司1样,走上了军事扩张的道路,作为意大利的海外利益核心,非洲殖民地至关重要,巴尔博在上台执政之后,从英法手中收回了非洲殖民地,尽管主要的工作还是在乔利蒂时代完成的,但最终享用这份胜利果实的却是巴尔博,这让他的声望进1步提高;
在这之后,巴尔博又盯上了埃塞俄比亚,立誓要1雪前耻。
在巴尔博的设想中,拿下埃塞俄比亚不会触动英法的神经,而且还能为以后建立1个包括红海、地中海的强大帝国打好铺垫,同时,也能够加快国内的经济恢复速度,缓解社会矛盾。
因此,在1935年,在经过充分准备后,意大利军队悍然入侵了埃塞俄比亚,分南北两线投入重兵集团——
北线162万人,飞机132架、坦克112辆、大炮580门;
南线55万人、飞机44架、坦克48辆、大炮140门。
而他们的对手,埃塞俄比亚,国王以及各地封建主的军队虽然高达3十万,但他们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而且数量不足,许多部队甚至连步枪都配不齐。
不出所料,英法两国对于意大利的行动表示了默许与纵容,在国联大会上,英法完全忽视了埃塞尔比亚代表的请求和抗议,别说制裁了,就连1句谴责,甚至抗议性质的发言都没有。
究其原因,还是英法,尤其是法国,希望意大利能成为抗击德国的先锋,因此对于意大利的纵容更胜他时,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