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造船厂的造船事业受困,却在几年后开展了新的发展方向——造飞机。
一战期间,美国的航空业极速发展,海军总长就派选了几个天资聪慧的人到美国学习,其中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王孝丰这几人获得了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的硕士学位,号称“四大金刚”。
好不容易毕业后,却发现国内混战严重,只得留在美国工作。
其中有一个很出色,那就是王助,他担任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
王助发挥波音公司的特长,潜心研究设计出了一款飞机,使得波音公司可以在世界立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c型水上飞机。王助也因此被世人称为“波音第一个工程师”。
后来四大金刚回国,发挥自己所长,在他们的艰苦努力之下,马尾船厂在1919年成功制造了甲型一号,这是近代我们自己生产的第一艘水上飞机。
一直到了现在,这间造船厂还在延续着他们的梦想,立志为中国发展自己的空军。
所以马尾造船厂可以说是国内最先进的工业产品了,既能造船,又有生产飞机的能力。
不过陈德良却觉得这所在近代辉煌一时的工厂有些不伦不类,造船厂跑去制造飞机,这听起来就不合常理。
造船厂的先进机器,本来就是为了生产轮船而设计的,用它们来制作飞机的零件当然可以,但是那样肯定是需要舍弃许多精度上的要求,这绝对不是一种正常的生产现象。
甚至可以说,这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浪费。
造船厂就应该制造轮船,这是它的使命。飞机设计师也应该在飞机制造厂工作,那里才是他们发挥作用的舞台。
可惜受限于国力,两者只能以一种别扭的方式结合起来,企图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改变这个贫弱国家军工力量。
想法是很美好,只是不具备现实基础。陈德良不敢苟同这种行为,要干就干大的,抠抠搜搜的东拼西凑去找点钱,然后一架一架飞机地造,这有什么意思。
所以陈德良现在的想法是,让马尾造船厂先恢复本职工作,以现有的技术制造轮船,并且慢慢开始向西方的造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