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3)页
土地流转。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财富的象征,一旦可以公开买卖,那势必会逐渐集中到有权有势的人手里,即为土地兼并,其后果就是富家之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针对私有化带来的分配不均的问题,历朝有人提出限田之策,其目的就是防止土地大规模兼并。但是这个限额的多少,难以把握。定得太高,则形同虚设,定得太低,则阻力太大,难以施行。
    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中一项表示恢复土地国有,施行授田制度,意图实现土地平均分配。
    可是,朝廷手中也没有足够多的土地以供分配,他采取的办法是强制没收私有田地,这招来了无数反对之声,导致民不聊生。况且,王莽得位不正,失了民心,眼见局势难以控制,王莽不得不下令停止土地国有化,继续承认私有。
    有王莽的教训在前,后来者在土地改革上都谨小慎微,绝不采取激进的策略。在秦之后的近两千年的时间里,确有那么一段时间,土地私有制不占据主要地位,大多数土地是归国家所有,这段时间从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大约三百年。
    这段时间里,土地制度施行的是均田制,即按照劳动力分配田地,使得耕地与人口合理配置,以期力业相称。这一土地制度与王莽的改革的理念基本一致,却能实行近三百年之久,是由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决定的,这种制度的消亡,同样是历史环境推动的。
第(3/3)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厉元朗水婷月这小寡妇要逆天XCY龙凤战队:加入PEL舞台全民领主:我的虫群能无限突变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都建立新越港澳了,你让我回去继位?大反派也有春天2穿成恶毒雌性,五个兽夫每天都在修罗场与卿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