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第240章 集权之谋
    朱标虽有决心要大展宏图,但是就目前的朝中形势来看,他手中的权力比起便宜老爹朱元璋还是差得太远了,至少还做不到说一不二。朝中的重臣,大多出身淮西,他们是建立大明王朝的骨干力量。朱元璋既是皇帝,又是淮西集团的老大,于公于私,都是绝对的权威。
    朱标虽是嫡长子,但毕竟年轻,经验不足,纵使身穿龙袍,还是缺少威严。再说面对朝堂上站立的各位叔伯,很多还都是东宫属官,曾经教导过自己,朱标也不好太过己甚。
    所以,自登极以来的朝会议事,朱标听的多,说得少,大事小情地都让朝臣们充分讨论,在大多数人形成了一致意见之后,再顺水推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费脑子,可以摸鱼,但也让中书省在实际上掌握了朝廷政事的决策权。朱标再想要施展心中的抱负,那是千难万难。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手里权才好办事儿。
    这一日,朱标在乾清宫书房内踱步,心中思绪万千。如何扩大手中的皇权,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千百年来的老问题。每一位皇帝所考虑的,无非是夺回权利、保住权力以及扩大权力。而皇帝手中的权力,如果不是一个傀儡的话,大部分情况下都被下放给丞相,或者说丞相的职责本身就是对皇权一种侵夺。
    因此,废除丞相制度,是朱标集权之路上的关键一步,也是明清两代,皇权高度集中的重要原因。但这一步,对朱标来说却如履薄冰。如今的中书省右相胡惟庸以及其背后的韩国公李善长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代表了淮西集团文官的利益,甚至还拉上了永嘉侯、延安侯等这样的武将。行事上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朝廷内外的动荡,偷鸡不成蚀把米。
    最重要的是,朱标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扳倒胡惟庸,更不用说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走出这一步,也是因为胡惟庸意图谋反,无论真假,只有这样的帽子才能让胡惟庸身败名裂,让朝中无人敢出言为其开脱。眼下,胡惟庸虽然独掌中书,但还没有晋位中书左相、位极人臣,就算心怀反意,现在也还没有表现出来。
    朱标停下脚步,目光落在书桌上的一卷奏折上,都是胡惟庸递上来的,内容无非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日常政务。他知道,胡惟庸现在表面上恭顺,但实际上绝对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我在异界种田封神好耶!我靠弹幕被魅魔师尊宠上天!天道图被渣夫活埋后,我转身乱帝心夺凤位道界天下开局破北莽,我能召唤华夏英烈抛夫弃子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重生后要奋斗?我转头抱紧富婆大腿被关十万年,我疯了,也无敌了快穿:万人嫌今天开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