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国人对改开再无疑问,但对出现的问题,各界都从不同角度,积极提出了多种意见。
改开的第九个年头,走向市场经济必须打破的难关——价格改革问题,已经急需解决。
为了能说清楚,就要简略回顾下,‘价格双轨制’的产生和发展。
价格双轨制,源于1978年;
为逐步缩小,工农业之间的制度“剪刀差”,管理机构,对当时工农产品的价格进行了测算。
结果发现:当时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20~30;工业品的价格,高于价值15~20。
为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差价,决定从76年夏粮上市起,粮食统购价提高两成,超购部分在此基础上再加五成。
其它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也会逐步提高。
由此,粮食收购价格,就有了统购、超购两种价格;“双轨制”便从此开始。后来,才出现了市场价。
1981年,为解决原油产量长期徘徊的局面;
参考农村包干的经验,批准石油产量包干额为1亿吨,超过包干数的原油产量,可按国际价格销售。
原油价格,开始出现价格双轨。
1983年,为刺激煤炭增产,煤炭价格,开始实施双轨制。
1984年,为搞活企业,改变生产资料价格管得过死的问题,放开了企业部分产品的销售定价权。
很快,许多中间环节为了牟利,利用企业定价权和市场价的差额,开始疯狂攫取暴利。
1985年,企业定价权的限制被全面放开。
随后,价格双轨制迅速蔓延到所有产品,按市场价销售的比重,很快变得越来越大。
与生产资料的“双轨制”相随,大量生活资料、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也出现了价格“双轨制”。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双轨”,一直持续到1992年以后。农产品的价格“双轨”,持续时间则更长。
与此同时,物价也在不断上涨,到1987年,商品零售物价已经连续3年上涨。
价格“双轨制”对刺激生产,搞活流通,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