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智深进逼夏州后,固原府的吴玠也动了,领兵向盐州方向杀去,西面的曲端、东面的姚古部也跟着配合,向北面推进而去。
兴庆府的李乾顺焦头烂额,表面上看,汉军是四面出击,最好的对策就是集中大军攻其一路,但他却没有办法以这个战术应对,因为汉军的出击距离很近,随时都可以退回去据城寨固守。
而且汉军看似兵力分散,但诸部之间配合默契,假设他集中兵力夺回银州,吴玠、曲端、姚古肯定要进兵切断后路,同样地,若要集中兵力阻拦史文恭,也面临后路被断的危险。
若是集中兵力攻打韩世忠呢?韩世忠以汉军包围兀剌海城,却将在阴山南麓召集而来的诸部牧民撒了下去,四处抢劫,营造的声势太大,李乾顺也无法判断,从北面究竟杀来了多少人马。
最终李乾顺一狠心,决定先在盐州阻拦吴、曲、姚三将,因为盐州若被突破,东西被切断不说,西夏还要面临被汉军直攻灵州的巨大危险。
在王伦称帝后,前宋西军将门,如种家、姚家、折家等,尽皆人才凋零,吴玠、吴璘、曲端三将便显现出了才能,成为西军改组后的新朝西北禁军的领军人物。
这三人曾被王伦抽调参与灭金之战,吴玠为将不拘小节、识大体、军纪严明、善待士卒,颇有良将之风,吴璘性沉毅,与他兄长一样,善用兵,深得部下信赖。
至于曲端,有将帅之才干,关键时刻也能识大体,但性格有些孤傲,大约是觉得自己在前宋时荫父职授任三班殿直,熟读兵书,胸中有韬略,便自认为是儒将,少有将领能得他的青眼。
但曲端毕竟在灭金之战亲眼看到过吴氏兄弟的表现,所以战后三人同时封侯,这一次王伦又指派吴玠为将,统领二都督府,曲端心里略有不甘,还是选择了配合。
至于姚古,他也被封了侯,但他本人很清楚,这个侯并不是军功侯,而是王伦为了安抚西军给他加的,军队之中谁最大?自然是军功为侯而领兵者。
所以朱武到了长安府后,以姚古为副总管,便以王伦的名义,请姚古与吴玠配合,姚古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