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宋的文治昌盛,经济贸易极其发达,当新汉继承了这一切,开始文武并重,用两条腿走路时,那个曾经称雄亚洲的中原王朝就再度苏醒了过来。
面对鸿胪寺官员傲慢而且无礼的发言,波斯商人们内心很是苦涩,作为商人,他们对中原王朝的繁华与强盛远比那些呼罗珊地区的波斯大地主们更加了解。
实际上许多来华的波斯商人们,都想要留在中原,争取获得一个中原户口,从而成为汉人的。
这并非没有先例,晚唐时期有一个着名的文学流派“花间派”,其中就有一位李珣,祖上是波斯商人,来华后就此定居于蜀地,李珣因此也被称为“李波斯”。
“花间派”的词作大多婉丽绮靡,但李珣的词风与韦庄相近,很是清新,一点儿也不艳俗,朝廷翰林院编撰《全宋词》,李清照就认为晏殊的词风颇有李波斯的几分意像。
这不是说晏殊不如李珣,而是说那种“清新”之感,五代宋初的这种风格,可以看作是对李珣的一种延续。
受中原影响,这些波斯商人们也会汉语,甚至也学着李珣作汉词,现在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那些远在呼罗珊与花剌子模的老乡们,行为是多么可笑,简直是井底之蛙一般。
朝廷的态度如此,显然不是一群波斯商人能够影响的,于是在收到了鸿胪寺明确答复之后,旅居开封府的波斯商人们一合计,便请求获得购买“波斯券”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