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一个老者从屋外赶来,他背着一个药箱,急忙来到张钊榻前,坐在他的身旁,老郎中捋着胡须,把着张钊的手脉,继而说道:“观其脉息,平稳中隐有滞涩,然绝非中毒之兆。”
石欣问道:“那我夫君这是怎么啦?”
郎中摇了摇头,说道:“此人目睛虽现浑浊之态,然无赤丝虬结之象。斯症非毒邪侵体之候,观其面色,这人虽然虚火旺盛,然以理尚不致人昏厥不省。老夫悬壶济世数十载,阅病无数,今观此人之状,实乃罕见之疾,老夫已尽力,诸位还是另请高明吧。”
说着,老郎中背起药箱,启门离去。
见张照在床上昏迷不醒,石欣抱着张照哭了起来,张钊束手无策,说道:“若是臭嘿在这里,让他看看,也许有办法,或令他安卧一宵,静养调息,待元气渐复,或可无事。”
石欣回首看了一眼张钊,怒道:“我夫君来这里之前好好地,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三合会定饶不了你。”
张钊道:“大哥在此处遘疾,卧榻不起,我岂忍坐视不顾呢?我意已决,明晨即赴羊城,延请名医,为大哥悉心诊治,请夫人放心。”
石欣把头转过去不再理他。
张钊没有办法,只得暂时离开。
当晚,杨福蓉找到张钊,问道:“庄主,今晚为何庄内如此喧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张钊问道:“夫人,你有没有见过一种人,本自康健无虞,行止如常,谈笑自若,忽焉之间,颓然仆地,不省人事,状若昏厥。然其脉息平和有律,浮沉适中,竟无丝毫病象可寻。”
杨福蓉道:“现在正值炎热之日,庄主所说极像是暑厥之症。”
张钊道:“我记得昔日我和张大哥初逢眼科医局,那日他口说怪话,突发晕厥,而今日他旧疾再犯,其状较前更甚,我心忧惧,恐迁延日久,有性命之忧,我打算明日亲赴羊城,叩请伯驾先生,以其精湛医术,为张大哥施治。”
杨福蓉道:“庄主,恕属下直言,这个张照来历不明,您把庄主之位让贤与他,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张钊笑道:“夫人莫怕,我这位大哥其身世际遇与我颇为相似,亦属命途多舛之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