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人在麻叶县分别以来,秋仇已经给自己写了三封书信,第一封信,还是去年冬日,由常恒从定襄府带到长乐,交给自己的。
按脚程日期来算,应该是秋仇收信之后即刻回的。
这次的两份书信,被一起送到阳关,想必是他拿不准自己的行程,生怕会错身而过。
而阳关之外,再非襄国所有,倘若秋仇这次没有被成轺看重,以后将很难再收到他的信件了。
今日已是七月十六,屈指算来,他应该在两月之前,就到了长乐府,至于是否能够踏上修行之路,就全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李大狗也曾设想,在自己到达阳山之后,想办法将秋仇一同引入山中修行,奈何无论是他还是路不平,都不过是阳山一名无关轻重的新人。
哪怕秋仇能够放下对阳山的芥蒂,七八年的时间,他俩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脉,接引一位新人上山。
李大狗眺望东南,由衷为好友祝福。
出了邮驿大门,两人找了一个住处,稍作休整, 李大狗拆开了手中书信,日期分别是去年的十一月底,和今年的二月中旬。
前者是秋仇到达申县,与钟县令谈好捐募事宜之后写的。
短短两页的蝇头小楷,大概四五百字,就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个详尽。
还顺便关切了一下他们的行程,称赞了卫夫子的品格,对卫殊的病情,表示了同情和遗憾。
纸上言说,他会继续留意这方面的事情,下次来信之时,记得写明卫夫子的住处,若有消息,他会写信寄给对方。
信的最后,再次祝愿两人能够一路顺利。
李大狗读罢,不禁唏嘘伤怀,回想当时,自己在平津府给秋仇写信那天,卫夫子还在教导自己读书。
待到秋仇在申县写这封信时,卫夫子已经葬身河谷。
第二封信中,关于李、朱、卫三人的话题就少了许多。
寥寥几笔简单问候,伤悼卫同的罹难,陈述了自己被风雪所阻,可能会迁延一段时间。
接下来的几页信纸,花了不少笔墨,书写了他雪灾之后一路北上,路过的所见所闻。
饿殍以雪为冢,饥民析骨而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