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做的工作依旧有很多,仅仅是影片中海战所涉及的舰船就需要近50艘,光是这些舰船的建设和改造就是个大工程。
《鸦片战争》出场人物众多,谢靳已经联系了部队,这部影片需要动用的群众演员将高达数万人次,哪怕是外籍演员都要超过3000人次。
服装2万多套、道具近3万件……
一项如此浩大的工程铺展开来,谢靳和章艺谋立刻忙成了陀螺。
林朝阳则当起了甩手掌柜的,这部电影他又出钱、又出力,也算是对得起zy领导的看重了。
结果还没等他离开燕京,杜若林打来电话,说新书的审核通过了。
接到这个消息,林朝阳看了一眼日历牌,一晃快半年过去了,没你们这么审的,当年《高山下的花环》也就一两个月。
“情况不一样嘛,你这部新书涉及到太多了我d的重要人物和近代重要事件,虽说有些人你用的是化名,可谁能看不出来?哪家不得发表发表意见?
你就知足吧,这是大领导给你撑腰,要不然你这部小说啊,即便能发也得改个支离破碎。
你想想,这次除了审的时间长了点,有让你为难的地方吗?”
杜若林透露的信息量很大,林朝阳也颇感欣慰,看来我这1个亿没白花啊!
“那出版……”
“老规矩,《人民文学》发表,出版由人文社负责。稿件前几天就已经转到《人民文学》杂志社那边了,到时候让他们跟你沟通。”
“好。”
新书终于通过审核,林朝阳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实事求是的说,其实国内的许多军事题材作家又或者是体制内的老作家写的一些作品,也都涉及到了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却很少有人遭遇林朝阳这么严格的审核。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小说的调性和立场不一样。
相较于那些立场明显站在我d视角的作品而言,林朝阳新书的采用的是多视角叙事,视角不同,立场就不同。
站在观者的角度,必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