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力强盛,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打得起这样的持久战,可安南却不行。黎季犛虽以外戚身份执掌了安南国内的军政大权,但他的根基并不稳固。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不少臣子对他这个外戚上位心怀不满,表面上虽恭敬顺从,暗地里却在谋划着如何将他拉下马。
民间百姓,也有许多人并不认可他的统治,大量陈朝宗室暗中联系地方贵族,在各地掀起了一场场叛乱。烽火在安南大地此起彼伏,局势愈发难以控制。
此外,朝堂内部也矛盾重重,将军和大臣们大多对抵御大明而心生不满。毕竟那可是威名赫赫的大明天朝啊,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就能抗衡的势力。
尤其是前不久爆发的那场国战,大明以磅礴之势迎战数十万的蒙古铁骑,还能一战而胜,将那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打得仓皇逃窜,这一战更是让天下为之胆寒。
正因为如此,陈朝内部也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以黎季犛的长子胡元澄为首,大批将领和朝臣都反对与大明为敌,他们深知与大明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试图通过求和的方式向大明服软,以换取一时的安宁。
再者,大明打出了吊民伐罪的正义旗帜,义正言辞地痛斥胡季犛的种种恶行暴行。檄文在安南国内四处传播,百姓们看后义愤填膺,对胡季犛的统治愈发不满,以致于国内叛乱四起。
胡季犛不得不派遣大军前去镇压,可暴力镇压带来的结果却是民心尽失,甚至连他早先追随他的那批将领都因此心怀不满。
此刻的胡季犛,就像一只困兽,被困在一个越来越小的牢笼里,焦虑与恐惧充斥着他的内心。他必须要尽快将大明主力给解决掉,然后再回头收拾国内这些不安稳的因素,哪怕是自己的长子胡元澄,他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于是,胡季犛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试图引诱明军进攻。他不断变换战术,时而派出小股部队挑衅,时而制造虚假的粮草辎重营地,想要以此吸引明军。可明军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纹丝不动,依旧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大有一副把进攻打成防守的模样。
另一边,沐英静静地站在营帐外,目光望向远方,神色平静而坚定。他只是清晰地记得,太子殿下在圣旨里给他的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其他事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