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科举停了快有十年了,肯定积压了大量的人才。
停了十年,也需要大概十年来消化这“库存”。
洪武十五年第一次重开科举,又出现了行测等规则变动,肯定还有一些学子在观望。
他们大概会参加第二、第三届科举。
其中第二届,人数上的竞争,绝对是最激烈的。
考试的含金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数多少,二是试卷难度。
难度嘛,估计也低不到哪儿去……
这些朱元璋自然也是明白。
朝中文武都明白。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乐滋滋的看热闹。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看向陆知白:“你教授的这作文的法子,咱觉得不错。好好干。”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国子监积累深厚,咱也不求科学院能与之相比。”
陆知白正要开口,却见老皇帝抬起手掌,竖起五根手指:“你们若真能中五个进士——”
他咧嘴一笑:“到时,咱就给科学院一些奖励,好好扶持。”
“臣定当竭尽全力!”陆知白双眼发亮,深深一揖。
心中却暗自盘算着:五个?看来陛下还是小看了八股文的威力。
朱元璋似乎看穿了他,意味深长地说:“宋讷可是放话说,你们能中三个,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现在多说无益,”陆知白连忙低头,却忍不住嘴角微扬,“儿臣正在用雷霆手段训练科举新生……”
“哈哈哈!”朱元璋大笑,“就该这般!”
他扬了扬手:“忙去吧,咱就等着看,是宋讷的老脸挂不住,还是你小子屁股开花!”
陆知白离开武英殿,往工部去了,还在想八股后来的僵化之事——
顾炎武《日知录》中谈到“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可见八股文成型是在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时期。
成化之前的明代科举文章还没有定型,并不讲究八股的套路。
八股文最初形成的阶段,内容、形式上考生都有着一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