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掌柜一如既往地早早起身开门做生意,将宝隆和内外安排得妥妥当当后,才有空出来寻人闲磕牙。
恰在此时,瞥见对面长新楼的钱掌柜也正好出门。孙掌柜热情地扬起手,招呼着钱掌柜过来。
两位掌柜就这样站在宝隆和的门口说话,孙掌柜从手中抓出一把炒豆子,慷慨地递给了钱掌柜。
问道:“五谷豆坊的账,你结了吗?”
钱掌柜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还没呢,不急。”
孙掌柜微微一笑,略带几分感慨地说道:“赵娘子怕是马上就要来了吧?”
钱掌柜摇了摇头,“且得等一会呢!”
生意人有讲究,开门第一桩交易,必须得是进账,这样才能讨个好彩头。赵璎珞晓得规矩,不会贸贸然地在店铺刚开门的时候,就来触霉头。
说话间,长新楼已经迎来了第一批客人。钱掌柜见状,一把将手中的炒豆子塞回给孙掌柜,“我得去招呼客人了。”
顺便吐槽道:“你这豆子,火候有点过了。”
孙掌柜独自站在原地,心中琢磨着钱掌柜的话,这到底是同行的真诚建议,还是单纯的挖苦?不过,他自己尝了尝,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钱掌柜在东市摸爬滚打几十年,一双“势利眼”练得炉火纯青,只需一眼,就能将客人的身份、地位、来历猜个七七八八。
眼前的一行人,衣裳上点缀着方纹绫,迈着四方步,瞧着器宇轩昂,大概率是河北来的士族子弟。再看他们身边的几个年轻人,穿着打扮则是典型的长安本土风格。
钱掌柜心中顿时明白,这又是一场河北与关中之间的“联谊”。
这种情况,只管上最贵的,比如那道“观音出门”的海鲜汤。
钱掌柜吩咐伙计,将人请到二楼包厢,正式“开宰”。
这群光鲜亮丽的客人,是来自幽州大营的将官,此行是为了宴请一些新近结识的本地朋友。
高官有高官的社交,低阶将官也有他们的交际圈子。拓展人脉亦或者单纯交个朋友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平康坊这个长安著名的风月之地,这些外地将官早已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