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常清静的真我境界,如此方才会渐入了真道,可名为得道。
其实《清静经》整部经文,都是在奉劝化解世人,行清心寡欲,做到善德誉行,会得一念不生,诸尘不染,终归于清静与大道合一之真了境。
石中虽是天道修行者,却也是一名道徒,他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亲自斩断了自己的仙神根基,无非是为了学道、修道、行道,而终成天道一方。
世人修行常选择入道玄门或出家入佛门。所学之道的基础,就是从平息妄念、静守身心开始。然天下之道,莫过于人心。
学道之人或是其他修行者,若能尽专其心,而心自定、灵性自生,则能达天之道,与道之境界合一,即是真我与天地万物化而为一的天道境界。
当知,修习学道,真是很不容易事。只要真能发心于清静,改过自新从善如流,修身养性,洗净尘土自身污垢,作自己的主,唯如此,方才可能拥有真我生命的全部。
修者能静心学道,明达玄文经理,心悟体行道法自然,自就能感应到清静无为的大境界。也只有常清常静之修者,方才可能摆脱红尘人生的烦恼和痛苦,得上真我大道。
时空幽然,历代以来,修行得道的高道祖师、名人学士们,皆是做到了身心清静。
诸前辈,整日所持,都是“静心思道、清以修身”过活。南华真人所提倡的“淡而无为”之思想,诸葛孔明“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理念,皆是如此。
此即是古圣先贤“清静妙法身,湛然应一切。圣人心不住,同凡凡不知”的静密修行。古圣先贤,修者前辈无欲无欲,所以才能自然成道。凡是能做到清静自身真心之人,必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修士。
人若心能静,省身能细密,见理可明达,行诸事皆是沉稳之力。精神自能安静,心态也是坦然自若,于事诸情能全盘看清,得上帝视角。
具清静无为之心,无论做何事,皆会用尽全力,更别说身体皮囊之保养,那自得是很健康,很超然之事了!
真正的清静,如不是由亲身去体验得来,终究会是浮光掠影,虚幻无实。能守清静心的人,必是自强者。于自修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