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贤臣王琼,告老还乡后,在晋祠建起了一座“晋溪书院,后人又在晋溪书院内修建了一座“子乔祠”,就是为了纪念王家的祖宗而建。
而太原王氏,乃华夏汉唐时期的着名大家氏族,本源自古姓姬,后分为太原郡祁县(今山西晋中市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晋源区)王氏两支(早期史书并未记载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有同宗血缘关系,后世的族谱合二为一)。
太原郡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汉代后又称并州,故两者通用。太原王氏族人多自称太原郡(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亦或是太原郡(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
太原王氏因本出自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名轩辕,长于姬水,故又曰姓姬,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
黄帝传元嚣,骄极,帝喾,帝喾的元妃姜嫄生了弃,举为农师官,世官后稷。其曾孙公刘壮大祖业,立国于豳,后裔古公亶父迁于岐山,改国号为周,后来周文王修德,威甲天下,武王克商建立周朝。
周武王传二十三世至周灵王,其太子姬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后因直谏灵王“壅堵治水”触怒灵王,被废为庶人,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有不知其最后所终之说)
太子姬晋的儿子宗敬后来入仕为周敬王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避居到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故姬晋为王氏受姓之祖,宗敬为王氏得姓之祖。
九世错公仕魏为大将军,因乱隐耕太原,太原王氏之称始此。十六世翦公仕秦,为秦始皇首将,与其子王贲灭六国中四国,威震天下,其孙王离败于巨鹿,自杀殉国。
王离长子王元迁山东琅琊山,为琅琊王氏始祖。其后霸公不受宰相,隐居太原府阳曲县,至太原王氏天下皆知。
与大多数王姓士族一样,太原王氏将先祖追溯至周灵王太子姬晋,(然而有学者认为,其真正有史可考的始祖,最多追溯至汉代)太原郡祁县王氏,可追溯至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在魏晋以后不显,后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