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7)页
    江波深吸一口气,开始阐述:“科学是基于实证研究、实验数据与严密逻辑推理的知识体系,它不断地为人类开拓认知的边界,从宇宙的宏观到量子的微观,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对世界的认知改变。哲学虽然能提供思考的框架与方法,但它往往是基于思辨与理论假设。
    如果说科学是构建大厦的砖石与钢筋,哲学则是绘制蓝图的灵感源泉之一——仅仅是之一而已——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却不存在哲学高于科学的层级关系。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哲学思考,而哲学思考也会启发科学的新探索方向,但不能将哲学视为科学的主宰。以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为例,它的发现与发展是基于无数科学家的实验观测与数学推导,而不是先有某种哲学理念去规定它应该如何发展。科幻文学中,我们也应正确看待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而不是片面强调一方对另一方的统治性地位。”
    江波的话让会场再次陷入一片寂静,参会者们都在仔细品味着这番激烈的观点交锋,思考着科学与哲学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联。
    江晓原满脸不服气地盯着江波,大声质问道:“你,你,你根本不懂科学!科学本就是‘分科之学’,而且它可并不代表终极真理。”
    江波不慌不忙,沉稳地回应:“科学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经验积累和成果总结。经验积累是科学知识的获取方法,成果总结就是既成的科学体系。既然是经验积累,必然有扬弃过程,不断淘汰经检验偏离事实的东西,在新条件下增加新经验总结,自我生长、壮大,逐渐向宇宙终极真理靠近。就像阿瑟克拉克总结自己一生的那句名言用在科学身上一样:他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至少到目前,这概括是对的。”
    江晓原哼了一声:“科学不代表就会给人类带来终极真理!你说得轻巧。”
    江波继续道:“终极真理内涵太丰富,为免牵扯人生观,我们换个词,‘客观真相’。科学认识和客观真相如同两条渐进线,能无限接近却不会重合。因为人类身在宇宙中,这先天限制决定了认知上限。比如生活在玻璃缸里的鱼,依玻璃缸条件得出物理定律,我们从缸外看,知道那不是客观真相,可鱼身在缸中无法知晓。当然,聪明的鱼能从数学、模型推论各种物理世界可能,就像我们的数学家尤
第(1/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生官场:从京都下基层权利巅峰怀孕后,三年未见的老公回来了废土:新纪元兵王修道:身边量产仙帝妖楼记快穿:配角掀桌子,放飞自我崩坏:你告诉我这难度是崩三?!断亲后,我嘎嘎乱杀亲爹让我顶罪,我直接黑化得知世界是话本后,貌美夫人摆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