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施一公带着些许探究的神情看向杨振宁,缓缓开口道:“杨先生,我看了您之前的电子信,知晓您反对建造对撞机,心中存了许多疑惑,今日特意前来,想深入听听您的见解。”
    杨振宁微微点头,脸上的神情变得严肃而专注,他沉思片刻后开始阐述自己的理由:“施先生,这并非是我一时的冲动决定。建造对撞机所需的资金投入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目,这将会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以我们目前的国情而言,有许多其他的基础科研领域以及民生相关的事务同样急需资金的支持。”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资源合理分配的深度考量,“而且,从科研产出的预期来看,即便建造了对撞机,其在基础物理理论上可能带来的突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追求一种可能,而不顾实际的成本与效益。”
    张启在一旁听着,不禁插话道:“杨先生,但是对撞机的建造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比如发现新的粒子,这对整个物理学界的推动作用或许是不可估量的。”
    杨振宁轻轻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小张啊,我理解你对可能出现的科研成果的期待。但我们必须要从概率的角度去分析,这种重大突破的概率相对较低,而一旦投入进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会被长期占用。就如同在一片迷雾中探索,我们不能仅凭一丝希望就盲目地投入全部身家。”
    杨振宁的内心其实也很纠结,毕竟他深知科学探索需要冒险精神,但作为一名对国家和科学都有着高度责任感的科学家,他必须权衡利弊,“我也希望中国的科学能够飞速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领先地位,但这个决策不能只着眼于理想,更要考虑现实的可行性。”
    杨振宁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即便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排除万难成功地将对撞机建造完成,但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的现实——我们在这个领域严重匮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人才储备。如此一来,在接下来的对撞机使用及相关研究进程当中,极有可能发生这样一种令人沮丧的状况:我们虽然耗费了海量的人力、物力等各种宝贵资源,然而最终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辛勤努力的成果,成为他国的‘’嫁衣裳’。
    那些外国科研团队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亮剑:满级悟性,手搓M1加兰德我靠务农成功入编怪客心刃玄幻:解忧半仙摊遇见爱情之甜蜜爱情让你写歌,你随口千古绝句从仙界穿回来后我靠种田发家致富女替快穿只为生子家族修仙,凌云九天明末:从土匪到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