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咆哮,少有的失态,
考成法,特别是经丞相霍光精细后的考成法,与抽打耕牛的鞭子没两样,霍光依各州县具体情况,分别置出不同标准,只混日子的干,完全拿不到及格线。
在考成法出现前,是以上计制度作为官员审核标准,由官员自定来年目标,经过一年后,进京上报给皇帝,户数多了多少多少,税收涨了多少多少…以此作为升、降、赏、罚的标准,
但,上计制度本身是粗糙的,皇帝对地方的了解一定不如地方父母官,
审核官员的标准是由官员自己定的,皇帝在其中的作用不算主导,
考成法则规避了这一问题,
上计制度,只是皇帝和地方对接,地方上下一体,皇帝审查下来,他们一致对外共渡难关,
考成法层层追责,谁也袒护不了谁,如今在刘据朝当官绩效压力是极大的,
做到六分,最后可能就得个三分,
做到十分,最后得个六分,
只有做到十二分、乃至十五分才不会被考成法淘汰。
偌大的天下,还是要由人治,考成法推行后,大汉吏治为之一清,能者上,庸者下,用现在的话说,卷得一批!
当然,
绝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考成法也有其弊端,
现在考成法的问题是,压力一层一层压下来,京中向地方问责,郡守向县令问责,县令朝谁问责,只能找所治的百姓…考成法初推行两年后,刘据发现了这个问题,又增设了两条治法,
向地方定期增设巡视官员、察举民情;
考成法考核标准包括舆论一则;
二者合一,百姓对官员的品评,也是需要官员去维护的。
中原算是暂且考成法的问题,番禺不同,岭南一地,山高皇帝远,刘彻都嫌弃鸡肋之地,圣意实难恩及,故有赵越这等民用资己的官员,
赵越发泄一通,颓然的坐在那,将腰佩的官印一取,“啪”得一声砸在案上,抱怨道,
“这官做得跟他娘的牲口似的!真他娘的憋屈!”
孔同立在那摇战,看起来被赵越吓得不轻,
发泄过后,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