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岐伯啊,我这心里头痒痒的,就想知道针灸到底是个啥门道?”
岐伯一听,捋了捋长胡子,慢悠悠地说:“这事儿啊,简单说呢,就是‘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就好比你这气口穴(现代对应穴位:太渊穴,位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要是觉得气虚了,咱就得给它补补;要是气太足了,胀得慌,那就得泄泄火。”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哟呵,这气口穴还能这样玩?快说说,太渊穴在哪儿?有啥作用?”
岐伯笑道:“太渊啊,就在你手腕那儿,一摸脉搏跳得欢的地方。它可是肺经的老大,主管呼吸、血脉,还能调节一身之气。气虚的人,扎扎这里,立马精神抖擞;气太足的,泄一泄,保证你心平气和。”
黄帝点头如捣蒜:“原来如此,继续继续!”
岐伯接着说:“‘宛陈则除之’,就是说啊,血脉里要是有瘀血、垃圾啥的,咱得给它清理干净。这就得用到放血疗法了,比如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侧正中,腘横纹中点),这可是排毒的好帮手。腿上有啥淤堵,扎它一下,立马畅通无阻。”
黄帝一听,乐得直拍大腿:“哈哈,委中穴,这名字听着就霸气!以后谁腿不舒服,我就让他找委中穴,给它来个‘大扫除’!”
岐伯又补充道:“还有啊,‘邪胜则虚之’,就是说经络里有邪气作祟,咱就得把它赶出去。比如头痛脑热的,扎扎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那可是止痛的灵丹妙药。”
黄帝挠挠头:“合谷穴,这名字听着挺温和的,怎么还能赶邪气呢?”
岐伯笑道:“可别小瞧它,合谷可是大肠经的原穴,能治头痛、感冒、牙疼啥的,简直就是‘疼痛杀手’!扎了它,邪气立马跑得无影无踪。”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又问:“那‘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又是咋回事?”
岐伯解释说:“这就是手法问题了。徐而疾,就是慢慢扎进去,快速拔出来,这样能补气;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