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刘晨放下卷子,缓缓说道:“此次会试,考生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经过我的仔细考量,我认为苏沐阳的答卷最为出众。他的观点新颖,策略可行,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智慧和眼光。
就以这‘以战促和,以和养战’的理念来说,不仅切中当下大秦的局势,还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所以,我决定将苏沐阳定为案首。”
众人听了,虽然有人心中略有异议,但也不得不承认刘晨的判断准确无误。
刘晨接着说道:“康近贤的答卷也十分优秀,文笔、学识皆属上乘,可列为第二。
赵听涛的卷子虽然稍显传统,但胜在条理清晰,策略实用,就排第三吧。
秦钟的答卷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位列第四。至于车玉堂、练九安、贾芸、贾兰、林羽轩等人,
他们的答卷也都达到了进士的水平,排名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前二十名之内。”
官员们纷纷表示赞同,这场激烈的讨论终于落下了帷幕。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上。礼部尚书刘晨怀揣着考生们的答卷,迈着沉稳的步伐,前往乾清宫面见昭宁帝杨起。
杨起坐在龙椅上,神色威严。刘晨恭敬地呈上答卷,说道:“陛下,此次会试已经阅卷结束,臣等经过仔细阅卷和讨论,拟定了考生的排名,特来向陛下呈报,请陛下定夺。”
杨起点点头,接过答卷,认真地翻阅起来。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露出赞赏的神情。
许久之后,杨起放下答卷,说道:“刘尚书,你们的安排朕很满意。
苏沐阳等人确实才华出众,此次会试选拔出的人才,必能为我大秦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刘晨连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有陛下的英明领导,大秦必将蒸蒸日上。”
三日后,
京城的贡院外热闹非凡。天还未亮,就已经聚集了无数考生和前来围观的百姓。
贡院的大门紧闭,周围站满了官兵,维持着秩序。考生们有的紧张地来回踱步,有的则故作镇定地与旁人交谈,还有的默默祈祷着。
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