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老练的三献三祭,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严肃端庄,大子挑不出他的任何毛病,只得自己亲在一旁,三次回拜,不敢稍加疏忽;守灵的子弟们也跟在大子身后,恭敬向赵正回礼。
随后,傧相和随众们也都献上自己赙礼,或一盆,或一罐,或一缶,虽然不很起眼,但都是随葬必不可少之物。
大子引着尚未成年的赵正到后堂拜见夫人,其他子弟在中堂拜谢秦公子府众人的祭吊。众人祭吊完毕,大子也领着赵正出来,夫人将平原君生前积攒的笔和墨各送了赵正一个,算是长辈鼓励后学的意思。
礼成后,太子亲自将赵正一行送到东门,执手相辞。
出了平原君府城,已经是日昳时分。他们从东门绕到北门,前来祭吊的人群已经开始稀少。他们找到了等待已久的马车,驱车回府。
吕不韦早已到了府中,与留守的随从们一起炊煮晚饭。见众人回来,即打开侧门,将他们迎入。傧相对赵正的表现赞不绝口,认为赵正对丧礼的熟悉,正不亚于老夫子。赵正道:“方从师习丧礼,焉得有失!”
晚餐期间,傧相说起了府城前发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赵正被人痛斥,秦公子府的人被推搡,到李府无人接待;然后说起赵正出的主意,就在北门外排队,但终于被平原君的家臣们迎到城中,但却被冷落在塾房内……如此种种。吕不韦总结道:“彼忿秦,而不敢与斗也。所谓色厉而内荏者也。”
他们又分析了平原君一家对赵正的礼仪,认为并无失礼之处。惟一有些不足的,是信陵君没有出面,还不算给赵正很大的面子,但大体上是过得去的。得到这一结论后,众人认为,短期内秦赵关系可能维持不好不坏的现状,赵国也不愿与秦翻脸,也不愿与秦交善。
平原君去世,赵王下令服丧一个月,赵正公子这一个月都不用上学。惟一的约束是必须整天披个麻衣。不过赵正现在也不太爱玩了,倒是对读书有了不小兴趣。只不过身处邯郸的秦公子府,哪里有多少书,府内所藏,不过是当初从秦国带来的教授子楚的一些教材,主要是一些秦律。赵正就在府内,阅读这些秦律。读书之余,与众随从演兵习阵。现在赵正年岁渐长,除了站阵之外,也开始习练射法,从拉弓搭箭开始,射一二十步外的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