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衰绖上殿,哭拜于地,道:“敝邑之王薨于初秋,臣等恨不能飞报于王,惟王垂哀!”
赵王依例询问秦王去世的经过,使者按照国内预定的内容回答。使者的回答并没有避讳秦王于前年郊祭时感染风寒的事实,并承认与秦王病情加重有关:“敝王于五十四年冬至郊祭上天于雍,偶感风寒,遂致寒热,月余乃定。虽日衰一日,犹勉力于朝政,今岁亦大宴群臣,无所失也;然春日未得籍田,乃命公子子楚代之。自春至秋,王乃不起,朝政皆废,群臣旦夕侍于宫外,群药数进,终不得效。乃于七月庚午薨于甘泉宫。”
赵王叹息片刻,复问道:“其继者何?”
使者道:“太子柱继为秦王,谥先王昭襄。以公子子楚为太子,尊其母唐八子为唐太后,与先王合葬。”
赵王道:“子楚太子久居邯郸,有贤名,策之当也。寡人闻秦王多舛,其能视事如此,盖秦之福也。”
使者道:“王虽体弱,然明于理,事则尽付群臣可也!”
赵王道:“此所谓垂拱而治是也。秦与赵,兄弟也。吾欲亲往吊之,恐遗秦王之忧。将遣大夫往!”
席间一名大夫于座中起,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篇祭文朗诵出来,不过是表明秦与赵之间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兄弟情谊。
待这名大夫诵完祭文,使者再拜称谢,道:“公子正,蒙王教训,至今十载,未归咸阳。先王未见曾孙,今王亦欲见长孙,愿王赐还!”
赵王本来是打算放赵正回去的,但秦使主动提出来,却要拿一拿架子,沉吟不语。旁边一名大夫道:“秦数攻赵,若无公子正,安知其不攻乎!”
秦使道:“秦与赵媾,非止一时,岂因公子正耶!秦赵相攻,又岂怜公子正耶!父子,人伦之常也,孝之先也,安忍离彼父子骨肉耶!”
赵王道:“公子正在赵数载,吾甚爱之。一旦而归,吾有不舍……然断不肯离骨肉之情。贵使但报于王,公子正必归,将遣使而送之也。”
秦使再拜道:“敝王祖孙相见,皆王之赐也!”
在剩下的几天里,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