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生产和小批量制作还是有所差别,但由于准备充分,只经过数天的摸索,各工序的零件就能够相互配套起来。第一个月,工坊就制成了近一千支弩,试射的威力经过王龁及尉府鉴定,完全能达到实战的要求。
根据试射的结果,吕不韦他们又改进了工艺标准,特别是瞄准用的望山的设置,令箭射得更准。第二个月已经可以生产出三千支弩。
这时已经到了秋天,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秋收。待秋收完毕,进入十月,秦王将改元、登基。
从秦昭襄王五十三年讨伐了魏国的虞城后,秦国已经有四年时间没有与诸侯交兵。其间,只有南阳配合韩国与楚国打了一仗,损失不大。在这四年中间,关中的经济得到恢复,河东得到稳固,韩国在河东的势力被彻底清除,秦法在河东得到贯彻。现在,秦王开始与诸臣商议下一步用兵方案。
吕不韦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招募渑池、宜阳两个韩县的邑民出阵。在这几年中,秦国将驰道完全修通了这两个县,直抵洛阳,沿途都设立了亭驿,并就近由附近的邑民加以看管和维护,他们都因此百获益。两县的官吏对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由于亭驿四通八达,两县的基层邑民事实上已经由秦国在管理,他们有事都是找秦国的官吏解决;而秦国也给了他们公平的解决方案。吕不韦决定,趁此机会,索性将两县的邑民都动员起来,看看韩国会有什么动静。
这一跨越式的方案引起大家的兴趣。经过反复讨论,终于形成了完整的计划。而且,吕不韦所说制造的弩,也将首次被集中用于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