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微凉,星光淡淡,徐闻背着手站在那里。
“有父亲这样的顶梁柱在,再大的内忧外患也不算什么。”
徐华三人站在徐闻身后,语气笃定:“再加上陛下英明神武,我大明一定会长治久安,国运昌盛。”
“够了!”徐闻回头看了他们一眼,语气突然严厉起来:“你们三个少说这些阿谀奉承的话,记住,身为朝廷重臣,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百姓、为国家尽忠尽责,这才是一个真正忠臣该做的事!”
三兄弟一听,立刻恭敬拱手:“父亲教诲之言,孩儿们铭记在心。”
徐闻看着他们,神色一松,语气也缓了下来,叹了口气道:“老夫年事已高,时日无多,我能为大明掌灯到何时?未来的大明,靠你们了。”
“大明眼下虽看似安宁,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你们是我的儿子,更是朝廷的栋梁,必须时刻警惕、未雨绸缪,才能守护这江山社稷。”
三兄弟闻言,皆面色肃然,拱手答道:“谨记父亲教诲,愿为大明效力,护我河山无虞!”
此刻,三兄弟心中已然有了明确分工。
父亲提出的三大隐患,他们正好可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首先,是国内的不满势力可能掀起的舆论风波。
这类文官斗争,最适合由担任内阁首辅的徐谦来应对,他与言官熟悉,也懂得如何掌控朝堂舆情。
其次,是建州女真的边患威胁。
以武国公徐华的军功和兵权,只需几千精兵,便能犁平建州,专业对口。
最后,是猖獗的倭寇与海盗问题。
这正是海军总指挥徐明的职责所在,他熟悉海防部署,若全权调度,足以围剿东南沿海的贼寇,稳住海疆。
徐闻满意的点点头:“时候不早了,都去歇着吧,明日早朝,还有要事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