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6)页
    相较于历史上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仅约百分之七的生还率,郑和的船队由于有朱允熥的周密布置,早早做好了各种准备,仅损失不到百分之六的成员,便完成了大明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
    更令人振奋的是,他们不是简单的穿越航行,他们还进行了详尽的地理勘探,带回了无数珍贵的物资与特产,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郑和的回归,也意味着整个蓝星的地图,在大明人眼中正式展开。
    从此之后,大明的出海,不再局限于东洋,南洋,而是面向整个蓝星。
    ……
    内宫,皇城深处。
    郑和远航归来的消息,如一阵清风,悄然被锦衣卫的密探送至朱元璋耳中。
    “郑和率舰队绕大地一圈,竟安然归来!”
    “想不到,这天地之间,果真如球体般浑圆。”
    “想当年,咱初闻此说时,心中总有些将信将疑,难以全然信服!”
    朱元璋躺在庭院中的紫藤椅上,微微摇晃,发出细微的吱吱声。
    他刚听完吉垣念的国情奏报,不免有些惊叹与感慨。
    地圆之说,自古便有。
    然而,在这大明初立的年代,唯有精研天文地理的学者,才会潜心探究此等奥秘,并坚定地认定大地乃是一个球体。
    市井百姓对此却兴致寥寥。
    他们的观念,仍深受古老神话“天圆地方”的浸染,鲜有人会费心去揣摩天地之形。
    即便偶有耳闻“地圆说”者,也不过一笑置之,既不激烈驳斥,也不热切追问。
    对寻常百姓而言,生活琐碎而务实,求神拜佛也不过是为了祈求庇护,盼望升官发财、福寿安康。
    若非关乎柴米油盐、切身福祉之事,他们大多漠然以对,懒得深究。
    “地圆”与“地平”之争便是如此。
    尽管学者们早已提出“地圆说”,并以种种观测佐证,可在民间,这类话题往往如风过耳,激不起半点涟漪。
    对他们来说,管它是圆是平,只要日子过得安稳,温饱无忧,便是最大的道理。
    老朱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位从布衣起家的帝王,骨子里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早年听闻“地圆说
第(1/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离婚独美后,疯批三爷跪求我原谅一天一造化,苟在仙武成道祖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养尸改运: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两千怎么算?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金元宝一家的拆迁暴富日常狂龙归来,美女总裁沦陷了忽如一夜春风来抗战之关山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