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1
    且说,远在千里之外的李宝,得到皇帝的授命,自是鞠躬万谢,感恩戴德;而身在平城的太子拓跋晃,则迎来了他父皇所予的又一大考验。
    此事,与对李顺的处决有关。
    自从李顺道出“姑臧无水草”的谎言之后,拓跋焘父子都对他颇为不满,但念及李顺奔走聘问的劳苦,拓跋焘并未削职降罪于他——连附议的古弼也没受到几句斥骂。
    加上李顺这两年来乖顺至极,拓跋焘便无意追究前事。
    岂知,到了岁末,李顺又犯了事。
    差次群臣,是拓跋焘最近交托给李顺的差事。
    照崔浩的想法,李顺与朝臣往来频密,知之甚多,必定能帮皇帝分清品第、册定功勋。
    拓跋焘想起崔浩与李顺曾因政见问题闹得面红耳赤,不禁出言戏道:“崔司徒与李尚书,往日里似乎交情不深啊。这次,朕想要差次群臣,你怎么就偏偏举荐他了呢?”
    崔浩正色道:“昔者,岐黄羊荐人唯贤。如今,臣亦不敢有愧于先贤。”
    拓跋焘点点头,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样:“明白了。你也想做个圣人。”
    “至尊言重了,”崔浩目光清朗,“差次群臣、区分门第,是国朝的大事。臣不敢不尽心。”
    他既如此说,拓跋焘无有不允之理。
    在崔浩的劝谏下,拓跋焘逐渐觉得,要想“混同戎一”,成为天下共主,仅靠鲜卑旧俗极难奏效。故此,他才尝试颁赐汉服,窥看诸王的反应,但据影卫探知的消息,除拓跋健之外,诸王回到封地之后,却将其束之高阁,从未穿戴。
    现下,崔浩又提出区分门第的奏请,拓跋焘以为可行,遂命他指定一人负责定品,哪知崔浩二话没说就推荐了李顺,这的确出乎拓跋焘的意料之外。
    而最令拓跋焘意外的是,李顺竟然辜负了他和崔浩的信任,做了那行贿受财的龌蹉事。
    为了得到更高的品级,以享尊贵之爵位,群臣中不免有人向李顺“暗送秋波”。
    李顺并不懂得皇帝锤炼他的苦心,居然一一受纳,以公器得私利。
    这桩品第不公、欺君误国的大事,哪里瞒得住朝中上下的眼睛呢?不久后,徐桀便到御前参了李顺一本。拓跋焘核实之后,愈加气恼,急唤太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娘娘娇媚眼勾人,薄情帝王丢了魂娘娘人间清醒,宫斗步步为赢真千金回归后,我抛夫弃子独自美丽易孕娇妃勾勾手,王爷俯首称臣了重回78娶知青,我靠狩猎让全家吃肉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病弱首辅的三嫁泼辣小娇娘新婚夜换亲,清冷指挥使沦陷了重生另嫁摄政王,屠尽侯府白眼狼娇软通房带球跑,矜贵世子揽腰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