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大唐武德六年,河东道霍邑县。
    县衙门在城东,面前是繁华的正街,衙门口坐北朝南,开着八字墙,墙上张贴着各种公告,日晒雨淋,现出斑驳的颜色,风一吹,破烂的纸片从墙上撕裂,被风卷着飘扬远去。
    霍邑是河东重镇,从黄河渡口的蒲州去太原的必经之地,人烟繁华,商旅众多,县城热闹无比。这一日黄昏,就在正街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名灰袍草鞋的僧人远远走来,他手中持着一只红檀木的木鱼,手里的木槌有节奏地敲击,发出悠远的响声,和这喧嚷的大街很不协调。
    那和尚到了县衙的八字墙外,看了看台阶上架着的鸣冤鼓,并不去敲,忽然诡异地一笑,手里敲击着木鱼,抬脚走上台阶。
    二堂上,霍邑县令崔珏斜倚在一张红底轧花羊毛毡上,翻看着凭几上的卷宗。正在此时,忽然听见仪门外响起嘈杂的声音,木鱼声声,震荡耳边。
    “怎么回事?”崔珏不高兴地道。这位县令二十有八的年龄,相貌儒雅,脸上挂着淡淡的笑,纵使穿着绿色官衣,戴着软脚幞头的官帽,也没那种严肃气概,懒懒散散的,颇有魏晋名士的风度。
    门外有胥吏奔了进来:“启禀明府,衙门外有个僧人闯了进来,非要面见明府。我说您正在处理公务,稍后通报,他居然大力敲起了木鱼。”
    那胥吏话音未落,木鱼声中,一声佛偈响起:“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为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崔公,贫僧不远万里而来,特向崔公化个缘法。”
    崔珏笑了:“这和尚有点意思,请来吧。”
    和尚在差役的带领下,一脸平和地走进堂上,也不待招呼,径直在崔珏对面盘膝而坐。
    “大师法号怎生称呼?”崔珏见这和尚粗狂,也不起身,淡淡地问。
    “法号是甚?”和尚一翻眼珠,冷冷道,“只为佛前一点缘,何必名目污人间。”
    “哦?”此时禅宗还未兴盛,净土宗风靡大唐,打机锋的和尚不多,崔珏一时新鲜起来,含笑问,“和尚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从娘胎里来,到我佛钵盂中去。”和尚道。
    崔珏无奈了:“那么……法师来找下官有什么事?要化什么缘法?”
    “贫僧要化的物事,只有崔公才有,因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憨憨相公把钱都给我港综我为王长生仙路青青草原的粟羊羊换亲嫁对郎,重生后她躺赢了王者:输了赖我,我在对面你哭啥我985学生,你让我去后勤养猪?八零小寡妇孕肚回归后,禁欲军少心慌了快穿:仙尊大人今天也想要塔伦亚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