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老弱妇孺,大约有五百劳力帮忙收秋。
听起来很多,实际上还是不太够用。
原因无他,纯人工。
男丁壮劳力一人一把镰刀,每个人负责自己胳膊宽度的小麦,弯腰一路向前收割。
一排人忙一天也割不了几亩地的麦子。
纯粹就是堆人。
靠量变引起质变。
妇女劳力干的活稍微轻松一点儿。
跟在壮丁身后,把他们割倒的小麦,用草绳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
还有一部分上了年纪但是还愿意干活的,比如郑老伯,需要套牛车把妇女们捆好的小麦拉到场院里。
当然,郑老伯得先干完自家活才能来帮忙。
沈家人已经不用像春天那样亲力亲为。
沈屿之只需要在田间地头指挥别人。
不是指挥人家怎么干活。
干农活,村里其他人都比沈家人专业。
是指挥谁跟谁去干什么。
确切的说是调度。
沈清柯已经回县衙上班去。
李素问负责代课。
沈清棠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
她的任务是带两个孩子。
孩子有李婆婆她们带。
家里俨然是地主做派,不需要再干苦活累活。
跟地主不同的是家里没有长工只有临时工。
听秦征的意思,谷中这一万将士最多待到过了年。
到时候他们开垦出来的荒地就可以分给桃源村的村民们种。
沈清棠闲着无事,干脆带着李婆婆和向春雨以及两个小家伙进城逛逛。
许久没回来,得看看北川城变成了什么样。
北川变化不大。
最起码没有山谷里变化那么大。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沈清棠感觉来来往往的人比以前多了些。
商业街上似乎又恢复了去年的繁华。
沿街的商铺大半是开门的,路边摆摊的小贩又多了起来。
沈清棠随便挑了两家铺子和几个小贩打问价格。
她走之前北川凌乱的价格如今重新恢复了平稳。
猪肉二十文一斤。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