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别来无恙。\"
崔昊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一双眼却锐利如鹰。他径直入座,开门见山:\"叶大人好手段。莱州盐场一立,我崔家在山东的盐利少了四成。\"
\"崔公言重了。\"叶明亲手斟茶,\"下官此来,正是想与崔公商量个两全之策。\"
\"哦?\"崔昊挑眉,\"叶大人要与我崔家合作?\"
\"不是合作,是置换。\"叶明推过一份文书,\"江南盐场,下官只要扬州一处。作为交换,山东的私盐渠道,下官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崔昊扫了眼文书,冷笑:\"叶大人好大的胃口。扬州盐场年出盐十万石,占我崔家江南盐利三成。\"
\"但山东的私盐渠道,占崔公北方收益五成。\"叶明不慌不忙,\"下官若严格执行盐法,崔公损失的恐怕不止这个数。\"
雅间内一时寂静,只有茶香袅袅。崔昊突然笑了:\"都说叶家三郎是商业奇才,果然名不虚传。不过\"
他眼中精光一闪,\"我如何相信叶大人会守约?\"
叶明从袖中取出一枚印章:\"这是下官私印。盖在此文书上,便是凭证。他日若下官违背承诺,崔公大可持此向朝廷告发。\"
这是一招险棋——若崔昊真拿这文书去告发,叶明私纵私盐的罪名足以丢官。但叶明赌的是,崔家更看重实利而非一时意气。
果然,崔昊收起文书:\"叶大人痛快。不过江南不止我崔氏一家\"
\"其他家,就劳崔公代为沟通了。\"叶明意有所指,\"听闻王尚书在淮北的盐场最近产量不佳?\"
崔昊会意,举杯一饮而尽。
离开醉仙居,李天宝急忙迎上:\"东家,谈成了?\"
\"成了。\"叶明长舒一口气,\"崔家会让出扬州盐场,其他世家也会适当退让。作为交换,我们在北方对他们网开一面。\"
\"这会不会养虎为患?\"
叶明冷笑:\"放心,等军工准备就绪,这些私盐渠道\"他做了个斩首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