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腊月,室外是冰天雪地的银白世界,屋内却热气腾腾,弥漫着一股香甜劲儿,那是蒸粘豆包的气息。黄米面或白面在主妇们的巧手下,裹上细腻绵密的红豆沙馅,搓成圆滚滚的豆包,被整齐码放在蒸笼里。随着灶火旺盛燃烧,蒸笼热气四溢,不多时,软糯香甜的粘豆包便出锅了。挑出几个品相最好的,带着腾腾热气,稳稳放在灶台上。这粘粘的豆包可有着特殊寓意,是想把灶王爷的嘴粘得更牢,让他只说甜言蜜语,不报忧事,好让新的一年家中充满喜乐。心灵手巧的东北妇女还会用彩纸剪出各种精美的剪纸,有福字、寿字,还有活灵活现的灶王爷形象。这些剪纸被小心翼翼地贴在灶壁、窗户上,瞬间,家中便充满了红红火火的喜庆氛围。剪纸艺术与送灶神巧妙结合,既装点了家,又表达对神灵的尊崇,盼着灶王爷在这热闹喜庆中开心上天。
到了送灶时刻,鞭炮声轰然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打破了冬夜漫长的寂静,也为灶王爷壮行。烟火腾空而起,照亮了雪夜,那绚烂的光芒在洁白雪地上闪烁,人们觉得这热闹非凡的场景能驱散潜藏的邪祟,让灶王爷一路威风凛凛,顺利到天庭汇报,再带着吉祥如意回到家中。送灶当晚,家中各个房间都要点亮灯火,不能有一处漆黑。光亮在东北人的观念里,代表着希望与生机,而黑暗则被视为晦气、衰败的象征。若家中黑灯瞎火,怕灶王爷不愿进门,或是带着阴霾之气上天,来年家中便会笼罩在黑暗之中,诸事不顺。东北冬季雪厚,送灶前得把房前屋后的积雪清扫干净。积雪堆积,被认为会挡住家中好运,也让灶王爷出行不便。清扫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