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热闹的庭院变得冷冷清清,奴仆们纷纷离去,只剩下一些忠心耿耿的老仆陪伴着他们。葛洪和母亲、兄弟姐妹相依为命,生活变得艰难起来。
为了维持生计,母亲不得不精打细算,节省每一分钱。葛洪也一夜之间长大了,他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葛洪就会背着竹篓,走进深山砍柴。山路崎岖不平,荆棘丛生,他的手脚常常被划伤,但他从不叫苦叫累。
砍完柴后,他会带着沉甸甸的柴禾,步行数里到集市上去卖。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
卖柴所得的微薄收入,他一分一毫都舍不得花,全部用来换取纸笔。夜幕降临,别家的孩子都已进入梦乡,葛洪却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抄书学习。
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握笔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眼睛也因为过度劳累而布满血丝,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有一次,寒冬腊月,外面飘着鹅毛大雪。葛洪依然坚持去砍柴,回来的路上,他不小心滑倒在雪地里,摔得浑身是泥。回到家中,他冷得瑟瑟发抖,但还是坚持坐在桌前抄书。
母亲心疼地看着他,劝他休息:“洪儿,今天就别抄了,别把身体累坏了。”
葛洪抬起头,微笑着说:“母亲,我不累。我要努力学习,将来重振家族的辉煌。”
母亲听了,眼中含泪,默默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葛洪的勤奋刻苦在乡里渐渐传开。人们对这个少年的坚韧和毅力赞叹不已,称他为“抱朴之士”。葛洪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他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鼓励和鞭策。
在一个春日的午后,阳光温暖而柔和。葛洪正在院子里读书,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打开门,只见一位老者站在门口。
老者目光炯炯,气质不凡。他看着葛洪,微笑着说:“孩子,我听闻你的事迹,特来拜访。”
葛洪连忙将老者请进屋内,恭敬地为他沏茶。
老者与葛洪交谈起来,对他的学识和见解赞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