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夕催没骗虞烛明,她的前世确实叫虞霁光。
这个故事开始于兄妹双亲去世,虞夕催带着虞霁光四处求生的时候。
正如千年之后他念叨的那样,这时候的虞夕催并不关心虞霁光,他俩的关系甚至不如之后虞烛明和虞淮的。
虞夕催带着虞霁光于当时混沌的菩提城顽强求生。虞家并非大族,这点与史书记载的有异。据说是后来传授虞夕催禁术的那位雎帝授意史书改写,只是虞夕催并不在意这些。
那时两兄妹能果腹已是难事,冬日甚至求不得一床温暖的被褥。
虞夕催只能没了命的去赚钱,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他俩皮囊都长得漂亮。
曾有老鸨要拉他们去做皮肉生意,善言诱引,皆不得,老鸨甚至想强买强卖。
幸好虞霁光当时有熟识的风尘女子怜惜她半生坎坷,提前走漏风声,两人连夜逃离菩提城,这才躲过一劫。
据说后来那个善良的姐姐被发现告密,老鸨将她殴打致死。
兄妹俩都是不善言辞之人,得知此事后,相顾无言,悲从心来。
从那之后,两人就跟约好似的,白天在京城打杂赚钱,晚上挑灯夜读书,经年累月,学到的东西竟也能说道说道。又一年科举,两人一同进举。
虞霁光确实聪慧,一举夺魁,入选殿试。然而彼时的制度尚不完善,歧视女子入朝为官的风气依然存在,迫于压力,雎帝没给虞霁光一官半职,只给了个县主头衔,名义上还是个赏官,却没实权。
虞夕催当年是落第了。
两人都没泄气,没实权,好歹是有新的住所了,可以不再露宿街头。生活条件改善了,虞霁光也因一举夺魁有了名气,可以在外头卖些字画营生,不必再卖力气。
虞夕催三年后中举,是殿试榜眼,获正三品封官。
那时的官职名叫什么来着?虞夕催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了实权,有了官名,他终于可以给虞霁光鸣不平。次年,虞霁光获封从五品女官,掌管宫内新入宫侍女的培训。
虞霁光闲暇之余,也致力于推动男女平权运动,鼓励更多妇女参与科举,参与政治。
大魏的民风开放,由此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