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再低一些!”沈洛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镜头要切换得更快,特写时记得强调情绪的张力。战争,是将生死压在每一张脸上的刻痕。”
苏珈婉站在摄影机前,身着一袭布满补丁的旗袍,衣袂轻扬间透着坚韧不屈。她抬眸看向沈洛,眼中闪动着隐忍而深沉的光芒,那是历经苦难的平民女性所特有的神情。一旁的化妆师低声提醒:“婉姐,再补点粉吧,脸上汗渍太多了。”
“不必,”沈洛却率先开口,“汗水和污垢是这个角色的灵魂。战争中的人,哪里来得及顾及仪容?”
苏珈婉微微一笑,未语,但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感激与敬佩。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在拍摄理念上产生共鸣,而是一次又一次,这种默契让她觉得,这位年轻的电影人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诠释这个乱世的痛楚与光芒。
拍摄进入了最关键的一幕。场景设置在一座摇摇欲坠的破庙,外面是敌军的轰炸与枪声,庙内则是无助的平民躲避战火的挣扎。苏珈婉的角色,是一个失去丈夫的年轻母亲,她要护住怀中的孩子,同时要在绝望中激发出人性的光辉。
沈洛举起扩音喇叭,对剧组吩咐道:“记住,外面的爆炸声要压住台词,但不能完全盖住情感的传递。我们要让观众感到压迫,也要听见挣扎。”
“好,准备开始!三、二、一,开拍!”
镜头切入,光影在庙中摇曳,苏珈婉跪在地上,双手紧紧抱着襁褓,泪水不住地从她的眼角滑落,她的身体微微颤抖,却用力地咬住牙关,不让自己发出声音。背景中,躲避的平民有的神情麻木,有的神色惊恐,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战火中的人性缩影。
“啪——”炸弹的特效声响起,整座庙堂的布景都摇晃起来,灯光随之剧烈晃动,营造出一种真实的紧张感。苏珈婉抱着襁褓猛然扑倒在地,她的脸贴近镜头,眼神中满是绝望的呐喊。
“为什么!”她低声呜咽,声音却如利刃一般刺入人心,“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沈洛站在镜头后,屏住呼吸,眼神紧盯着她的一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