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活着都是为了不断缩小“期望”与“感官感受”之间的差距,减少“意外”的发生。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自由能的最小化”也就意味着“熵”的减少。
追求自身的自由能最小化,使生命体可以准确预测其所在环境中的事件,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降低不确定性和意外,从而保持生命系统熵的最小化。
就像是一个能够准确预测食物在哪里出现的动物,可以避免在森林里随机游荡,更高效、节能地吃到食物,进而更好地确保自身的“生存”。
可以这么说,大脑的“预测编码机制”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说“自由能原理”为“一个存活着的生命必定会作何表现”提供了第一性的底层逻辑,那就是「追求最小的“预测误差”」,或者说「追求“自由能”的最小化」。
因为只有自由能最小的生命系统,才可以更好地维持自身的存在。
归根结底,上到我们意识层面的思想情绪、人生意义和价值,下到我们无意识层面的大脑身体与细胞分子构造、基因编码,甚至非生命的基本粒子,都在贯彻着“求存”的自然意志。
因此,宇宙的第一因,正是「存在」本身;存在本身并无意义,正是因为“难以求存”,才衍生出了种种“意义”。
回归到人类的精神心理世界,我最后想和大家说一句:
不要因为对人生意义的诘问陷入到虚无与迷茫,因为我们的生命本身并无意义,认真纯粹地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如果感觉文章有帮助
欢迎点个“赞”和“在看”,留言分享
欢迎将我的公众号星标
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哈
往期精品文章:
走出焦虑、抑郁,其实什么都不用做
焦虑症、强迫症,是对自身感受的“迷信”|我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为什么小时候的乖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焦虑、抑郁?
「为所当为」是唯一正确的事情,不需要目的和理由
焦虑、内耗、抑郁时,千万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