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这样的结果至少说明,那一百尾鱼苗是回了本的。何况那些鱼儿还入了口腹,好好的享受了几餐美味的鲜鱼,因此改苗移株养鱼原本就没有亏。
可是,看到梅子窝这里五块改苗移株后的稻田,禾苗出现这等情况,他心里便是有些不甘了起来,这里的禾苗稻穗长势最差稻穗结粒最少的禾苗,都比他那块地里的稻穗籽粒要多上两三粒。
这个结果,让一向好胜的他心里很是有些不平衡。
他家里的水稻田,虽然平日里都是由族人在耕种打理。
他自己并不用亲自下地劳作,可是,几乎每天他都会亲自到田里查看禾苗的生长情况,对禾苗的生长他一直很满意,最主要的是他也很认可族人耕种水稻的方式方法。
知道佃租自己水田的族人都很用心在打理庄稼,只不过这最终的结果,还是比人家田里的产量差上一截。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涌上心头,因而他才直说:惭愧。
正当谢文元感慨自家水稻产量不如陈家地里的产量之际。
田埂边上,跟随程县令一块儿来的随从,在见识到沙洲村稻田中水稻的高产后,显得无比激动,那高个子随从神情兴奋的对程县令说道,“大人,这水稻的穗粒不但比别地的多出不少,且籽粒还比其他处的籽粒更粗壮饱满。”
程县令闻言,认同的点点头,感慨道:“是呀!这位陈壮士实乃奇人也。不知你这地里可用了什么奇特的方式方法,才使得稻穗籽粒如此粗壮饱满?”
程县令问话的声音刚落下,陈友河还未来得及回答,耳边一个非常突兀的声音,自村子方向传来:“不好了,出人命了!里正伯伯快去看看吧!”
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火急火燎的自村尾方向冲来,他人还在数十丈开外,便大声叫喊起来,颤抖的声音里充满了恐惧。
待众人定睛看去,那人却是陈达正的儿子陈友嵩,也是陈达隆的亲侄儿。
然而,听到这声叫唤,心里最紧张的人,却不是陈友嵩口中叫喊的里正伯伯陈达田。
而是一直站在程县令身边不远处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