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对杜袭一向很放心,立马拍板:“那就赶紧派人去临济,把裴潜叫过来,我要亲自见他。”
……
两天之后,陈炎见到了裴潜。
“见过将军。”
“你就是裴潜裴文行?子绪夸你之才,我心甚喜,故将你召来,想与你详谈一番。”
“杜长史过奖了,下官年纪尚轻,不敢说有才,还有待磨练。”或许是裴潜官职太小,在陈炎面前就自称下官。不过,他心里明白,陈炎恐怕言不由衷,把他从临济召来,多半有要事。
闲聊了几句话,陈炎突然问道:“文行,你不必拘谨……听子绪说你来东平陵已有五六年时间了,曾在青州书院读书,而后在青州出仕,想必你已对青州有所了解,相对于河东,你觉得青州如何?”
裴潜不明白陈炎的意思,但他照实回答:“将军审时度势,在外以微弱兵力屡屡击败袁绍,保青州周全,在内鼓励农桑,发展商贸,广兴教化。将军行屯田之策,士兵军屯,百姓安心于耕种,青州本是富庶之地,百姓自然慢慢富足起来。”
“将军吸引各地商人来青州,以物换物,各州郡的物产进入青州,而青州物产也能出去,商贸发达,东平陵街上货物丰阜,琳琅满目,已呈繁荣之象。”
“另外,将军广兴教化,青州各郡县都有官办蒙学,使百姓从小就有机会接受教育。青州书院更是名流云集,院长讲席皆闻名天下,青年才俊无不以能进入书院读书为荣,只可惜,书院入学名额有限。”裴潜一上来就一通吹捧。
“至于河东,当年下官离开河东时,河东正受战乱涉及,白波贼肆虐河东,太守王邑睁只眼闭只眼,百姓苦不堪言,如今白波贼没了,河东也稍稍安定。六七年前,河东是远远不及济南的。下官来济南数年,见证了济南的发展,想来河东仍是远远不及济南。”
“听你这些话,我治理青州多年,总算没有白费……书院乃我出资所建,虽收学费,但不以盈利为目的,学费也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