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有工作,而且还是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在镇中学当老师,按老家人来说就是“穿鞋袜寻食的人”、吃“国家粮的人”。
一凡是在庙里长大的,据老人讲,他出生没几个月就被父母扔到五显庙门口,被小道士早早起来扫地时发现的,小道士抱着奄奄一息的他,抱到老道士到手上,老道士看他可怜,便收留了他,取名为一凡,意思是一粒小小的凡尘。
在老道士的精心哺育下,做爹又做妈,从嗷嗷待哺的小肉团,长成了精明能干的英俊少年。
一凡印象最深的是从小小年纪开始,就坐在小道士旁边听老道士讲“道”,跟着老道士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开始,学习那些阴阳八卦,观地理风水,天天有念不完的咒语和让人枯燥无味的符符篆篆,稍大一点就学习一些道医之类的东西,每当山下的人来庙里求医问药,老道士就叫他坐在旁边学习道医的治病知识。
待到一凡长大到七八岁时,老道士便把他送到山下的一户无儿无女的人家,让他到附近的学校去读书念字,待老道士驾鹤西去,老道士除了留给一凡一些古书外,再没有了值钱的东西,那对夫妻就成了一凡的养父养母,养父叫张仕期,养母叫王水荷。
养父母家家境贫寒,一生没留一儿半女,一凡改姓张后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儿子,不管家境再贫寒,他们也不会让一凡饿着,耕田种地就让一凡坐在田埂上,临时盖一个雨篷,让一凡淋不着雨,晒不着太阳。
养父母从来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实在没办法时,就送到邻居家叫他与小伙伴玩,一回到家就急匆匆地把他接回家。
一晃十几年过去,一凡长成一个大小伙,身高差不多一米七八,眉目清秀,两束眼光犀利,足可以杀伤身边那些小迷妹,用现在的“帅呆了”概括不为过。
一凡学习很刻苦,也很有慧根,老师教过的东西,一两遍他就能记在脑子里,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很优异,顺利地考进了市里的一所师范大学,分配在镇里的一所中学教语文,同时分配在一起的还有同届的两位女同学。
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