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娥被封为美人的第二个月,未来的丁相公也开始踏上了自己人生的辉煌之路。在这之前我们说到过丁谓,身为夔州路转运使的他此时已经在夔州待了五年之久。这是一个很反常的现象,按照宋朝当时的惯例,一个官员在当地任期满三年且没有不法之事,那么此人就应该官升一级甚至是被提拔到中央任职,可丁谓已经在这里公干五年了。这五年里他不但没有做什么不法之事,而且在夔州他可是政绩卓着且深受百姓的爱戴——我没说错,在担任地方官时,未来万人唾骂的丁相公可谓是深得民心,以至于当地的老百姓都不肯让他走。那么,如此优秀的一个好干部为何就没有得到提拔呢?
这个问题同样让开封城里的一位大佬感到很是莫名其妙,此人便是宋朝的钱粮大管家——三司使寇准。没错,寇准又调换工作岗位了,他从开封知府的位置上被提拔到了大宋“计相”三司使的高位。
关于这个三司使,我个人的理解可能有点不一样。在我看来,宋朝的三司使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财政部长、民政部长、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水利部长、交通运输部长、商务部长、审计署长、央行行长等部门一把手的一个合体。宋朝的三司使又被称为“计相”,这可以说是宋朝官员里仅次于宰相和枢密使的第三高官。
寇准此时是宋朝的三司使,丁谓作为夔州路的转运使正好是他的下级,对于丁谓的工作成绩寇准可谓是相当的满意,以至于他迫切地想要把丁谓给调入京城来帮他处理手中繁杂的事务。不过,官员升迁和任免这种事他寇准是没权力管的,这得中书省的宰相大人说了算。当时的宰相是吕蒙正和李沆,寇准虽然习惯了在朝廷里用鼻孔看人,可这种帮人求官的事他却是不敢去找吕蒙正的,吕大宰相的威望和资历在朝中是独一份地存在,即使是寇准也是望尘莫及。排除了吕蒙正,寇准把目标锁定在了李沆的身上。李沆可不是别人,他与寇准是同年进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同学,而且两人在私下里还私交甚笃。
寇准几次找到李沆建议提拔丁谓,可李沆总是给他打马虎眼,某天寇准终于是忍不住了,他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