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王钦若和寇准之间的死仇是彻底结下了,扳倒甚至是整死寇准成了王钦若此后的心之所念。寇准这一招摆明了就是在公报私仇,他只想到了快意恩仇,可他是否想过如果王钦若真的是个孬种从而把河北重镇大名府给丢了该怎么办?可是,王钦若的副宰相之位也不是凭空混来的,没点真本事他是站不到这里来的。
面对赵恒和寇准投来的各自寓意非同的目光,王钦若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他这时候以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所具备的慨然之气对赵恒躬身施礼,回道:“陛下,大名府之行,臣愿往!”
这里说到了王钦若的慨然之气,这似乎与先前的那个主张逃跑的王钦若人设不合,可凡事得相对而论,殊不见最柔顺的兔子都有龇牙的时候,而王钦若半生宦海沉浮又岂能没有点硬骨头在支撑着他呢?结合他后来在大名府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他都无愧于这时候的“慨然”二字,此后在大名府的那个王钦若堪称国之栋梁。
第二天,赵恒正式下诏参知政事王钦若即刻前往大名府出任大名府都部署、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司,基本上就是大名府前线的宋朝军政钱粮一把手,而之前担任宣徽南院使兼知枢密院事的周莹则是他的副手。
就在王钦若心情复杂地赶往大名府之时,远在莫州的宋军守将石普派人用快马紧急将一封写明需交赵恒本人亲启的密信送到了开封。
当赵恒打开这封信并看到这封信的落款时不禁是惊愕万分——这封信是被他认定为已经在战场上为国殉难的一个人写来的,此人正是他儿时的玩伴、望都之战里为国战死的宋军定州大营副帅王继忠!
王继忠还没死?赵恒又惊又喜,但在看到信中的内容后他的脸色转而又变得阴沉起来。
王继忠在信里首先讲述了望都之战里他是如何被辽军俘获的,他在信中虽然将矛头也指向了王超(他说王超轻敌寡谋),但他也承认他对战败也是负有责任的,但这并非是他想要说的重点。他随即又提到了辽国的萧太后对他是如何的恩遇相待,他也向萧太后提到了赵恒希望宋辽两国能够息兵止戈的愿望,而萧太后也有此愿望,所以他这次写信就是希望能够做个中间人从而促成宋辽两国能够达成和约并从此和睦相处。
从王继忠写这封信的时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