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两国盟约达成后,不光是赵恒和宋朝在欢庆,辽国上下也是在大喘气。没有了宋朝这个最大的敌人而且还与其化敌为亲,这以后但凡有需要和必要,辽国就可以完全腾出手脚去收拾周边那些不听话的小弟。
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辽国的地方官员和他们的皇帝为何会对宋朝前来贺寿的使者表现得如此热情了。从这以后,每当萧燕燕和耶律隆绪的生日以及赵恒的生日到来之时,双方都会派出级别和规格很高的使者团前去贺寿。每年的正月初一(正旦节),两国也会互派使者相互致贺新年,而每临对方的国丧则是派出使者前去吊唁祭拜。在往后的一百多年里,这个规矩一直被双方所严格地执行,直到赵光义的那位“不孝子孙”赵佶趁着辽国行将灭亡之际派人去捅了辽国人的后背。很可惜也很丢人的是,那一刀不但没捅到辽国人,反而把自己捅得浑身飙血。当然,这是后话。
回到眼下,经此始,宋辽两国所谓的兄弟之国不但在名义上得到了确认,在形式上也得以体现。在这之后,双方的边境贸易也正式开启,双方在其他领域的交流和来往也随之跟进。用今天的话来说,宋辽之间通过一纸盟约建立起了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宋辽战争由此成为了埋藏在尘埃里的历史名词,直到一百多年以后双方才再一次地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