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宴之和杜远对此十分清楚,明白在翰林院做不成什么事,于是,打算熬一两年资历去六部做实事。
可看见同屋的俊美青年日日不倦地低首看书,他们‘稳’不住了,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在做完本职工作外,他们也和郑颢一般,翻阅翰林院内各种典籍国史,文案法令。
忽然,在三人认真忙活自己的事情时,屋外传来窃窃私语。
说是窃窃私语,其实,音量已经大到打破他们的专注力。
外面之人交谈的话语也传入三人耳中。
一人说道:“今日,我见宫内太监来传侍讲大人进宫为皇上讲解经史时,脸色并不好看。”
另一人应声道:“若真如你所言,侍讲大人此行凶多吉少啊!”
对面那人道:“外人都道翰林院清贵,却不知我等比起其他六部官员手无权势,对待其他官员,皇上或许会念及对方劳苦功高,轻拿轻放对方的过错,对待我们……”
对方话还未说完,另外一人道“住嘴,你不要命了。”
屋外窃窃私语逐渐消失,而后,一阵脚步声响起,外面两人离开了。
杜远不由得转头看向郑颢,却见对方神色沉稳,没有任何变化。
郑颢抬眸回望他的视线,杜远温和一笑,何宴之眉间思虑。
不过,三人都没有为这意外听到的事情耗费过多心神,就算建安帝心情不悦,依照他们三人的官职,也没有面见圣颜的机会。
御书房。
翰林院侍讲站在建安帝身前,一边低首看书,一边语速缓缓地为建安帝讲解。
听到一半,建安帝开口,沉声道:“停,不必再读了。”
侍讲停下动作,面色惶惶。
建安帝道:“翰林院的侍讲如今便是这种水平?”
侍讲面色一变,立马跪下:“皇上恕罪。”
看着下面求饶的官员,建安帝眉头一皱,眼底浮现出厌恶。
皇上恕罪?
他冷笑,满朝文武百官有几个真正将他当作帝王?
一想到早朝时,文武百官皆向他进谏,太子后院空虚,只有太子妃和侧妃两人,膝下没有子嗣,纷纷进言为太子挑选妃嫔,以求东宫诞下皇孙。
太子乃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