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帝王想听这些,后宫有的是妃嫔愿意为帝王分忧。
她就像陈述事实一般,将帝王少时便藏在心里,见不得光的秘密一层层剥开。
年少时侯的帝王极少为情所困,他十六岁入主东宫,先帝和太后便替他挑好了太子妃和良娣,东宫其余的姬妾,也是为了权衡朝局,从京都各大世家中选的。
按理来说,这太子妃的位置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皇后,尽管当初的徐有容才华横溢,在一众贵女中出类拔萃。
因为同样出众的,家世还在他之上的,还有颖国公之女郑沅。
当年的颖国公府位列八大世家之首,其女郑沅才貌双绝,与当年的帝王雨中邂逅,对帝王一见倾心,是先帝和太后都看好的太子妃。
任谁也没想到,先嫁入东宫,被册封为太子妃的,是出身低一等的徐家女,郑家女被册立为良娣,后徐家女半个月搬入东宫。
对此郑沅一直心怀不甘,嫁进东宫后想方设法给皇后使绊子。
宣德帝不是不知道这些后宅女人们的争斗,但他从小习的便是帝王道,时不时被先帝叫过去耳提命面,比谁都懂如何权衡后宫和前朝。
除皇宫以外,东宫是这京都眼线最多的地方,他可以有自己心爱的女人,却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
好在当年的皇后贤良大度,善解人意,明白夫君的种种苦衷。
同样,人前帝王也给足了她体面。
其他姬妾就算了,良娣郑沅家世显赫,其父颖国公在朝中举足轻重,是帝王最不能冷落的一个。
何况那个女人有容貌有手段,背后的家族亦给足了她争宠的底气。
帝王曾与她亲热过一阵,人前带着,人后陪着,连徐有容自己都快分不清这是逢场作戏,还是情到深处。
这么多年过去了,至今皇后还在没想明白,当初自己是怎么做到对这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皇后是个可怜人,那郑氏又何曾不是?倘若她当时又孩子傍身,也不会沦落到掖庭那种地方,可怜她至死都不知道,害她再也怀不了孩子的不是皇后,而是陛下您啊。”
长公主握着茶盏,抬眸直视眼前面沉如水的帝王,“连皇后都看得出来,郑家女对陛下用情至深,当年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