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4)页
张拨乱反正为后王立法。王弼、何晏引道家入儒,又以儒解道,而南方很多人也把西方释教内容引入儒家。
    总之今文经学即为口传面授,后以新文字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师承,更多的是对旧经文的新解读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可问题也同样突出,今文经学往往用数十万字去解释经典却不得主旨,何休就说他们‘章句小儒,破碎大道’。而且除了少数人,大多都是献媚之徒,为了获得帝王的赏识而故意偏解经典,这些人很快就能把圣人的经典改地面目全非。
    另外用谶纬之说妖言惑众,董仲舒甚至记载了求雨的仪式,更别说其他装神弄鬼的儒生了,这已经偏离了根本。
    鉴于后来虚言谶语横行,谄媚者往往会拉上神奇的玄学来祸乱国家,一些人觉得这样下去真正的经学将要消失了。
    随着一些用古文写的古籍在宅壁中被发现后,有人收集流散的古籍想要正本清源。他们认为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偏重于训诂,考证经文原有之意,反对过度发挥。这便是古文经学。
    他们的解读方法跟当时官学有所不同,所以受到了打压,直到王莽时才立了古文博士,王莽死后又被打压。
    于是今文和古文学派便展开了长久的斗争,这其中真正专注经文的也不多,大都是一些博名之徒。自从经文能博得名声和地位后,经文便不再是君子的利剑,而成了小人的工具。
    坚持古文经学的有刘歆、贾逵、许慎、马融,还有就是孙老爷子的老师郑玄了。
    贾逵性刚而有仁义,却偏偏生了个贾充,量小志短为人阴险,更是涉及当街弑君,孙老师看到那个贾谧就来气,就是因为他贾家太让人失望了。
    马融当时名冠天下,见解高深,学徒众多,郑玄郑公就跟着马融学习过。
    郑公致力于‘述先圣之元意,整百家之不齐’,淡泊名利倾尽一生,终于注遍群经,集今文和古文而大成,到此时古文今文之争才算逐渐消停。
    郑公之功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当时人皆称颂郑学。”
    “哦,那个王凯呢?孙老先生今天可是很生气啊。”
    “前些年王朗的儿子王肃改改画画弄来了几卷书,说是孔子所着,用所谓孔子的言论来攻击郑学
第(3/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寒门崛起:娇妻为我纳后宫官场巅峰:从基层公务员开始阴阳鼎女帝:夫君太强,我只能躺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臣爱你到此为止被七零绝嗣军官娇宠了七零娇软真千金把最帅军少宠疯了失去七情六欲快死了,全京城为我哭坟散功重修,我的神功养活整个世界